分节阅读_32(1/2)
/>我听到叹息声,手里的药被冰冷的手指带走,师父碰了碰我的头发,低声道。
“你知道师父伤心就好。”
我有一会儿不能抬头去看师父的脸,那一刹那的恐惧让我浑身虚软。
药力很强,等我终于有力气起身端了水过来为他擦拭血污,师父已经睡着了,我仔细将他的脸抹干净,又拧了毛巾去擦他手指缝中的血迹,擦着擦着手就停了,想一想,低下头去,小心而珍重地亲了亲师父的嘴唇。
那双冷的唇上犹带着些隐约的血腥味,却是柔软的,并没有太多锋利。
我已经没有再流眼泪了,有些事情既然决定了就不会有软弱,我会与师父在一起,无论发生什么事,我已经决定了。
将军醒来的第二日夜里,府里来了不速之客。
马车是在半夜里到的将军府,黑车黑马,也没有走正门,拐到后门扣了门,小树奔过去开的,还以为出了什么事。
没想到是十二皇孙来了。
现在也不能叫皇孙了,太子成了皇上,大皇孙与子锦便成了皇子,身份尊贵无比,谁见了都要矮一矮身子。
就连我都觉得子锦变了许多,穿着黑色的袍子匆匆走过来,看到立在师父卧房门口的我略停了一下脚步,脸上也没有笑容,只说了句。
“佩秋怎样了?我要见他。”
与无论何时都挂着一个笑容的样子大相径庭,我几乎不敢认他了。
徐管家已经赶了过来,徐平是一直在卧室外的,看到子锦先行了礼,但立起来之后却没有让开门的意思,只看着我。
子锦身后跟着的几个男人就往前走了一步,气氛很是紧张。
门开了,师父立在门口,像是能觉出我的紧张那样,一只手安抚地放在我的肩膀上,声音很低。
“二皇子,请进来说话。”
~~~~~~~~~~~~~~~~~~~~~~~~~~~~~~~~~~~~~~~~~~~~
海:明天回家,存稿箱君你就可以休息了
存稿箱:……
☆、第54章
天元帝出殡之前,京城内处处笼罩着一层紧张惶恐之气,尤其是对于文武百官来说,上至三公九卿,下至旗门小校,无不是揣着一颗心在过日子,就连那些皇亲国戚,也莫不比平日里小心了许多,整日在私下里打着自己的小盘算。
国不可一日无君,太子带孝即位,登基大典可以等先帝出殡落葬之后再办,但立储却是万万拖不得的。
新帝子女缘薄,五十有六的人了,这么多年居然只得了两个儿子一个女儿,自古立储立嫡,大皇孙也就是如今的大皇子乃太子正妃所生,按理说自是不二人选,但事情却远没有如此简单。
太子正妃出身权贵,父亲乃是前右丞相,与前皇后也就是当今太后同出一族,王家把持朝政多年,一路支持太子直到登基,只可惜王太子妃所生的大皇孙自小荒唐无稽,几乎已经到了街头巷尾众所周知的地步,男色女色皆好,就在先帝驾崩当日还流连在京城最著名的花柳巷子里,让一群内侍好一阵找,闹得整个烟柳巷鸡飞狗跳。
自古帝皇家莫不是妻妾成群,偏偏太子府人丁单薄,太子妃向来善妒,又家世逼人,当年要不是有王家的鼎力支持,太子这个位置也不知道是谁的,因此多年来稳坐太子妃之位,在府中地位超然。据说当年太子府里凡事有了身孕的女人多半会在生产前死于非命,大大小小不知多少条冤魂。
至于唯一的太子侧妃喜娘娘,原来只是个太子府内的掌灯女侍,入府时太子都已经将近四十了,还是只得大皇孙这一个儿子。之后这女侍珠胎暗结,太子为防意外,为她特地在太子府外修了和元府,终是保全她生下了一个女儿,次年又生了一个儿子,一双儿女粉雕玉琢,先帝都爱不释手,亲自册封了她,这才有了太子侧妃的名分。
这千辛万苦得来的一双儿女,便是景宁公主与皇十二孙子锦了。
两个皇子年龄相差十余岁,皇长子根深叶茂,母系王家在朝中把持权势多年,皇次子则自小聪慧,在一干皇孙中颇为出众,再加上之前督战北海,大捷归来,正是民心所向的时候。
王丞相已在三年前病逝,王家虽然在朝中势力仍大,但与当年相比已有式微之相,据说太子登基前常住和元府,太子府都不太回去了,对大皇子不闻不问,一心都偏疼在子锦身上。是以立储诏文未下之前,谁都说不准太子之位究竟会落到谁的手里。
一朝为王侯胜过终身为鼠辈,更何况这是关系着万里江山的真龙之位,就算这两位皇子还未准备完全,他们各自的拥趸者早已在背后深谋远虑了十多年,眼看着这一场已经无可避免的夺嫡之战步步逼近,稍清醒些的人几乎都已经闻到了这其中的血腥味。
这些事情都是徐管家一点一滴告诉我的,原本将军伤重,朝中大臣们免不了要再忙碌一阵子,登门拜访是少不得的,但现如今朝中情势诡吊,王家大力施压,将那先明面上支持原先的十二皇孙、现今的二皇子的文武大臣们通通镇压弹劾了一遍,颇有些被找了个因由革职查办乃至丢了性命的。
最令人不安的是三州兵马大将军在狩猎场重伤一事,新帝一直不置一词袖手旁观着,谁都知道二皇子与将军交好,此事便成了某种所有人心照不宣的暗示,渐渐朝中风向成了一边倒的趋势,到天元帝出殡之前,竟是只有子锦和景宁公主来探视过师父,子锦还是夜半登门的,与将军两个人在房中聊了许久,走的时候仍是面色凝重,经过我身边的时候停下脚步叫了声“小玥”,说毕看着我,眼里的颜色沉沉的,像是还有许多话要说。
但也一句都没有说出来,因为他身边的人开口催了,声音虽然恭敬,但也听得出急迫,他便带着他们走了,没再多留一刻。
之后景宁也来了,倒是在大白天登门造访的,与上回一样,送来了无数大补的东西,见了将军还没说话就开始流眼泪,这么美的一个人儿,梨花带雨别有一番风韵,但哭了又哭总让人头疼,还得要师父劳神安慰她。
徐管家日日忧心忡忡,徐平则日夜绷着一张脸,刀剑不离身的,原本上翘的嘴角太久没看到,都快变成另一个人了。
最平静的倒是将军本人,在府中从不谈起这些事,身体稍好一些之后仍称抱病,也不去上朝,还有闲心教我吹笛子。
我很努力地学着,但努力了数日仍是吹不成调,常惹得路过的小童仆们捂耳朵。
我颇有些气馁,放下笛子对师父说:“有那么难听吗?”
说话的时候我们正在庭院里坐着,秋日正好,风里并不冷,师父恢复得还不错,这几日已经很少咳嗽了,脸色也好了很多,闻言微笑。
“曲子难了些,换一首简单的吧。”
说得这么婉转……师父对我真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