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鱼龙曼衍有道是潜龙出渊(3/3)
这也是李世民最好奇的地方。
单说履历,陈政历任协律郎、通事谒者、兵曹承务郎等等,都是那种官看着不大却随时能见皇帝的重要职位,也就是传说中的殿内臣。
按说像这种一般都是老杨的铁杆心腹,比普通的封疆大吏都难对付。可李大德却连面都没露,只让冯月娥出头就给搞定了。
难不成是……
李世民的思维刚站在一个亮起红灯的岔路口,就被李大德急忙给拉了回来。
“很简单啊!”
某杠精此刻捏着半块桂花糕,在马背上摇晃道:“还记得咱们当初入关勤王的情景吗?当时陈政在函谷关替皇帝传旨,一听咱是河东来的,眼睛都亮了,还向我打听猗氏老家的情况。那我当然得顺水推舟,满足他啊!”
“所以,”
李世民扯着嘴角扭头,脸色古怪道:“你拿他家人威胁他了?”
“二哥你思想怎么这么阴暗!”
李大德当场叫屈,不满道:“这怎么能是威胁呢?我和他属于相见恨晚,惺惺相惜!他觉得我志向高远,心怀百姓。我也觉得他嗯,是个人才!所以彼此就达成了合作意向,就这么简单!”
“呵,所以,你就是拿他家人威胁他了!”
李世民并指点着他,一脸笃定。
“啧,二哥你这样误解我,真叫人伤心!”
李大德摇着头把剩下那半桂花糕塞进嘴里,一边大嚼,一边做知己难寻状。
李世民觉得这货满嘴跑火车,没一句实话,但有句话某杠精没说错,他还真没对他二哥撒过……嗯,没撒过大谎。
不过他这次收复陈政的经过,也是解释不清且难以理解的。
看看老李建立唐朝的进兵路线就知道了,打霍邑、打长安、打潼关,但紧接着,却是西征薛举,东讨洛阳。在函谷关这儿,压根儿就没打过仗。
排除史官故意错漏了某些战役和某杠精记忆出错的可能性,那便只剩下一个解释了:守函谷的不是他们家亲戚,就是铁杆的造反派。
那造反派与造反派之间把话说开了,可不就是字面上的那些“相见恨晚,惺惺相惜”嘛!
“好了,且不说这陈政的事,你且说说,这潼关你又是如何取的?”
听到李世民询问,李大德急忙收了一脸“悲伤”,挑了挑眉。
“潼关啊……”
这便是另外一出双簧了,甚至和函谷关的猫腻其实是同一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