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复起势夏王进信都(2/4)
都是世家出身,一个辽东李氏,一个扶风窦氏。甚至于后者的历史渊源还比李密还要更久远一些。
不过李密强在学识与名气上,而窦建德则是靠他的豪侠重诺声名远播。
当初河北大乱,各路义军恨不能与隋军打出狗脑子来,无论是张金称还是高士达,所过之处第一件事就是杀光官吏士绅,打土豪,开粮仓。只有他,会对捉到的隋朝官员以礼相待,并暗自放走。
以至于随着前两人残暴的名声越传越广,连带窦建德礼贤下士、仁义守诺的名声也逐渐传开。
这一次高士达战殁军中,窦建德引残部逃回河间,收留他的,便是此前从他手里捡回过性命的饶阳令宋正本。
而闻听虎牢生变,杨义臣大军回师,也是这个宋正本劝他立刻起兵,趁势席卷河北,抢占地盘。
有着良好的名声基础,闻听这一把是窦建德坐庄,散落各处的旧部、河间诸县豪绅乡勇闻风来投。甚至还有县城不等大军抵达,就迫不及待主动投降的。
窦建德眼下根基不稳,还不太想北上招惹罗艺。于是在大体稳固了河间南部之后,便直接南下信都这个张金称和高士达都未曾染指过的郡望。
渤海、平原、包括河间在内,各郡县的粮仓都不知被义军搜过多少次了,老鼠进去都要泪湿双眼。眼下正闹春荒,百姓手里连种子都没有,更别说粮食了。
而信都郡则不同。
别看当初苏烈穷的一批,连手下乡勇的辎重都要靠抢的,不惜得罪杨义臣也要虎口夺食。但实际上穷的只是他自己。非是信都无粮,而是代郡守麹棱不给。
窦建德的目的很明确。
一切为了粮,咳,为了正义!
不过信都郡能在河北这大泥潭里坚持这么久,自然不是那么好打的。
但还是那句话,窦建德不同于其他义军首领,他比这些人多了两样:家世和名声。而巧的是,武邑县最大的望族也姓窦。西汉窦太后的老家便在武邑,论起来,和他祖上窦融还是同族。他这一支,正是孝文窦皇后之弟窦广国的血脉。
于是乎,当苏烈引两千信都乡勇自长乐县杀奔武邑支援时,看到的就是城门大开,乡绅百姓箪食壶浆,喜迎义军进城的热烈景象。
“这下遭了!”
苏烈只看对方军队的规模,心底便是一片冰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