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_30(4/4)
要说明的是,王振从来就不是什么主战派,正统八年(1443),侍讲学士刘球就曾经给皇帝上过一次奏折,指出蒙古使臣人数日益增多,必然包藏祸心,希望能够尽早整顿兵制,积极备战。
刘球没有想到,他出于爱国热情上书,换来的却是杀身之祸。
王振看到奏折后,勃然大怒,不知是他收了也先的钱,还是认为刘球是在指责自己没有尽到责任,反正他找了个借口,把刘球关进了监狱,在不久之后,他指使自己的亲信锦衣卫指挥马顺杀害了刘球。
这样一个祸国殃民的死太监,自然是不会有什么爱国情操的。
他之所以兴奋,是因为在他看来,这是一个实现自己抱负,扬威天下的机会。
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他开始秘密地筹划。
当时也先的军事实力已经非常强大,明朝的边境将领已然不是对手,大同守军连连失利,纷纷告急,朝廷经过会议,决定派出驸马井源出兵作战。
驸马井源是一个很有能力的将领,他的出征缓和了当时的紧张局势。
然而就在他出征后第二天,皇宫就传出了一个消息,这个消息震惊了所有的人。
皇帝要亲征了!
这正是王振捣的鬼
王振想要远征立功,但他没有能力也没有威望带兵出征,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他想到了皇帝。
皇帝是自己的学生,一直听自己的话,只有借助他的名义,才能实现自己统帅大军的梦想!
在王振的怂恿下,英宗朱祁镇下达了亲征的命令,召集大军共二十万,立刻准备出征。
这里要说一下,很多史书都说此次出征共有五十万人,根据本人考证,这是不准确的,因为由当时动员兵力时间及京城附近布防情况分析,几天之内,绝对不可能召集五十万大军,当时京城的三大营总兵力是十七万左右,加上附近军队,共计数量应当在二十万左右。
我们知道,兵家有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打仗的人也要吃饭,要睡觉,这就必须准备好粮食帐篷,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打仗就是打后勤。
朱棣远征之时,会征用大量的民工、牛马车辆,并设置专门的运粮队,准备后勤时间往往长达几个月。
那么王振统领的这二十万大军出发准备用了多长时间呢?
答:不到五天!
七月中旬接到边关急报,七月十七日就出征了!
在王振这个蠢货看来,只要把人凑齐就行了,他事先通过边报得知,也先只有两三万人马,所以他征召二十万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