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_25(1/4)
的朱高炽,在尚未站稳脚跟的情况下,在这段时间内,就敢于更改自己父亲当年的命令。
这在当时的很多大臣们看来,是大逆不道的事情。
但在我看来,朱高炽的这一改实在干得好,干得大快人心!
十一月的一天,朱高炽突然下达诏令,凡是建文帝时期因为靖难而被罚没为奴的大臣家属们,一律赦免为老百姓,并发给土地,让他们安居乐业。
靖难之时,朱棣shā • rén无数,罚奴无数,齐泰、黄子澄、方孝孺等人也被定性为奸臣,此事已是板上钉钉,断无更改之理。
然而此时,他的儿子朱高炽却突然下了这样一道旨意,让很多大臣措手不及。可更让他们吃惊的还在后面。
朱高炽接着问大臣:“齐泰和黄子澄还有无后人?”
大臣半天才反应过来,答道:“齐泰有一个儿子,当年只有六岁,所以免死,被罚戍边。黄子澄没有后代(后得知,黄子澄有个儿子当年改姓逃脱,后被赦免)。”
朱高炽沉吟许久,说道:“赦免齐泰的儿子,把他接回来吧。”
他接着问:“方孝孺可有后代?”
大臣们目瞪口呆。
方孝孺?您说的是那个灭了十族的方孝孺?
十族都灭了,还去那里找后代?您不会是拿死人开心吧!
可皇帝已经下令了,就快去查吧
这一查还查出来了,虽然没有后代,但确实有个亲戚。
方孝孺的父亲方克勤有个弟弟叫方克家,这位方克家有个儿子叫方孝复(方孝孺的堂兄),当时也被罚充军戍边,至此终于回家了。
比起这些宽仁行为,更让人吃惊的是朱高炽所说的一句话。
朱高炽当着满朝文武大臣的面说道:“建文时期的很多大臣们,都被杀掉了,但像方孝孺这一类人,都是忠臣啊!”
底下的大臣们又是一片目瞪口呆,鸦雀无声。
忠臣?您父亲不是说他们是奸党么?到您这里就给改了?那么说您父亲还是杀错了?
就在这样的一片争议声中,朱高炽完成了他的壮举。
在立足未稳之时,朱高炽敢于凭借自己的正义感和良心改正自己父亲的错误,不畏人言,不怕反对,这是毫无疑问的壮举。
真正的仁厚也是需要勇气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