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_71(2/3)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陈蕙有喜,对于整个赵家来说,自然是值得高兴事情,可对于天下大势,却是微乎其微,不值提。
隆庆五年五月,首辅李春芳上表乞休,隆庆皇帝几番挽留却无效果,只好赐了许多财物,由得他去。
要说李春芳致仕,并不是因为年事已高,实在是受不了在内阁当夹心饼干日子。徐阶走后,论资排辈,他成了首辅,可舒服日子并没有到来,恰恰相反,苦难就此开始。
先前提过,徐阶走,高拱就被起复,回到内阁。如此来,内阁位序便是:李春芳,陈以勤,高仪,赵贞吉,张居正,殷士儋,高拱。
陈以勤,高仪都是性格温厚人,谁当首辅对他们来说没什么两样,殷士儋资历较浅,也是可有可无,这里头不安定因素是张居正、赵贞吉、高拱三人。
赵贞吉是嘉靖朝老臣,更是徐阶门生,性格偏又与高拱样,都是点就着火药桶,因为徐阶关系,他看高拱,自然就不可能顺眼,加上高拱雷厉风行改革措施,与他力求稳定风格是截然相反,于是内阁例会上,两人对掐成了常事。
光是两人不和也就罢了,李春芳和稀泥已经和出境界来,偏偏还有个张居正杵在中间煽风点火,有时明明已经快要劝下去架,被张居正言两语撩拨,又开始火山迸发,久而久之,李春芳身心俱疲,觉得这首辅实在不是人当。
隆庆四年时候,赵贞吉因为跟高拱起冲突,皇帝又站在高拱那边,便愤愤然挂冠告老,可他走后,李春芳并没有因此而顺遂,高拱过于强势,凡事都要抢在前头,竟也不顾李春芳这个首辅面子,李春芳心灰意冷之下,索性也告老还乡。
李春芳走了,陈以勤和高仪也不愿做这个如在火上炙烤首辅,让别人当,张居正和高拱却肯定不会服气,隆庆帝私心里,也是属意高拱,这半推半就之下,便有了高拱重为首辅事情。
却说高拱走马上任之后,立时便推出几条措施,包括整顿吏治,通边互市等,于国有利,功在社稷。隆庆五年六月,俺答受明朝敕封顺义王之后,将之前逃到鞑靼,充作鞑靼人细作白莲教赵全等人作为礼物献给明朝,自此,白莲教鼓动蒙古人进攻中原野心成了妄想。
隆庆五年十月,殷士儋受高拱排挤,也致仕返乡,于是内阁里便剩下高拱、陈以勤、高仪、张居正四人。
内阁里明争暗斗,不曾日平息,时间就这样慢慢滑过,进入隆庆六年。
开春时候,隆庆帝染上风寒,开始也没当回事,照旧服食虎狼之药,夜御数女,只是病症却渐渐严重起来,在内阁与太医劝告下,他不得不暂时与自己后宫美人告别,专心养病。
与此同时,朱翊钧婚事也被提上了日程。
“大婚?”朱翊钧不掩愕然地看着隆庆帝。
隆庆帝朱载垕咳了几声,点点头,朝他招手:“过来坐。”
短短数年间,他鬓角已经染上星白,实际上这位皇帝今年不过三十六而已,甚至还未过不惑,只是早年担心受怕,压力巨大,后来登上皇位,又纵情声色,所以英年早衰也是必然事情。
平心而论,隆庆帝对这个长子是极为疼爱,因为自己童年阴影,暗自发誓绝对不和自己老爹那样对待儿子,所以也从来不和朱翊钧摆架子,几乎是有求必应,什么都要给他最好,因此朱翊钧与他感情,不似天家冷漠无情,倒有几分寻常人家父子之间味道。
朱翊钧在床榻边上坐下,忙道:“父皇,我年纪还小,婚事不急。”
“朕原先也觉得不急,可现在总想着看你成亲,才算安心。”
“父皇!”朱翊钧急急开口,为他话语中不祥意味而皱眉。
“先听朕说完,”隆庆帝摆摆手,阻止了他:“你长大了,不是小孩子了,现在是太子,以后就是国之君。昔日父皇身体还好时候,你想晚几年也没什么,如今却不能拖下去了,朕已命内阁为你物色太子妃,届时会由朕来定夺,你若有喜欢女子,便要尽快提出来了,趁着父皇还能帮你把,莫等人选定了才说,届时就来不及了。”
“父皇……”朱翊钧怔怔:“您洪福齐天,长命百岁,定会没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