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_3(1/4)
条腿,或关他个一年半载的,估计他们就老实了。”
“如此,他们更会口诛笔伐,连朝中大臣也会帮腔,把你爹爹形容成欲钳人口舌、焚书坑儒的暴君。”今上笑而摆首,谆谆教导:“女儿呀,这世上有两种东西万万碰不得,见了也要绕道走,一种是马蜂窝,另一种,就是扎堆的读书人。”
公主瞬目想想,忽地笑弯了腰:“真是呢,今日欧阳学士的模样,可不就像是捅了马蜂窝么!”
笑过之后,她也没忘为欧阳修说话:“欧阳学士此番得罪之人太多,明日唱名,又有一批参加了殿试的举子会落榜,难保这类事日后不会重演。爹爹总得想个法子,别让他再被马蜂蜇呀!”
今上思忖着,微笑:“嗯,我一直在想。”
次日唱名,我们才发现,他为保护欧阳修,作了一个多么非同寻常的决定:这年凡参加殿试者皆赐进士及第,不落一人。
因此,数百人名字一个个唱出,令这次唱名仪式显得尤为漫长。太清楼上的宫眷看得兴味索然,好几位打着呵欠,低声抱怨说站得太累,而且,今年状元容貌并不怎么出色。
本届状元是建安章衡,他年约三十,老成庄重,但论容止风度,自然远不及昔日冯京。
就公主与我而言,唱名中亦有意想不到的亮点:进士第二人,是前一日曾为欧阳修辩护的那位青衫士人——眉山苏轼。
公主看来对他也颇有好感,所以在众进士于太清楼前拜谢皇后时,她特意命人多赐块饼角子给他。
皇后见状问:“徽柔也听过苏轼文名么?”
书包网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八章十二阑干闲倚遍(7)
公主说没有,也许一时也不好细说前因,便很简单地找了个理由:“我瞧他顺眼。”
这一语立即引来宫人笑,她也懒得辩解,心中无所私,神色倒相当坦然。
皇后含笑,亦顾苏轼,道:“这苏轼才思敏妙,文风跟欧阳学士有相似处。他有个弟弟,名叫苏辙,今日也是一同中举了的。如今兄弟俩在京城已颇有声名,你爹爹前几日看过他们的殿试文章后喜不自禁,特意跟我说:‘欧阳修果然慧眼识人,本届贡举选出了不少文章才学之士,其中有一双兄弟,名叫苏轼、苏辙的,皆为宰执之材,苏轼文章更为可喜。只是我年事已高,也许用不上这二位相材了,不过把他们留给后人,也不错呢。’”
公主奇道:“爹爹既如此喜欢,为何却不点苏轼做状元?”
皇后道:“这我也不知道,回头你自己向你爹爹打听罢。”
后来,公主果真问今上此事,今上笑叹:“这事说起来竟是个误会。殿试的试卷由考官先阅,再按考官建议的名次呈上来给我审批。起初欧阳修批阅殿试文章,见了苏轼文章大为赞赏,有意定他为第一人,但那时试卷糊名,他不知道作者是谁,又觉此人文风正好是自己喜欢的那一类,担心这文章是出自他的门生曾巩笔下,若点为状元,恐日后惹人非议,便抑为第二,另取了章衡的文章排在第一。我阅卷时,虽觉第二人的文章好过第一人,但转念想,欧阳学士既这样定,必有他的道理,若非有大不妥,还是尊重他的意见罢。所以,最后还是按欧阳学士的建议定的名次,委屈苏轼做了榜眼。岂料唱名后,进士入殿谢恩,我见欧阳修盯着苏轼,一脸愕然,问他原因,他才低声告诉我此事,我们相顾无语,都颇感遗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