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建文登基(2/4)
诏书很长,内容非常丰富,几乎囊括了大明帝国日常政务的各个方面。其中有对罪人、匠人、军人、平明多种情况下的处理和对垦荒、征税、采买、供给办法等颇为详尽的细则章程。”
这当然是老朱早已安排好的。所谓新君恩旨,哪个皇位继承人敢在先皇未逝的时候开始研究这些皇帝才能研究的问题?说到底还是前任皇帝事先自己定好的,从古到底新君登基都是这么个套路。
这封诏书先是确定了新皇帝的年号“建文”,然后确定了前期以魏国公徐辉祖为首的托孤重臣班子、以及建文朝将要实行的治国纲领和基调。
“建文”的年号被早就选好的,此年号是先由黄子澄和诸位翰林学士拟定几个年号,再由朱允炆从这几个年号里亲自挑选而出来的。
这是朱允炆对文官士大夫发也出的信号,表示出明显的亲近,这也是他价值观的一种体现。
他虽然也敬爱老朱,但却是惧怕居多,他也认为老朱对于大臣的杀戮过甚,认为有很多无辜的人被株连而死,有违天和。
在朱允炆的心中,洪武朝有一种肃杀的政治氛围弥漫朝堂,他要扭转与改变这种政治氛围,于是特意挑定了一个与“洪武”意思截然相反的“建文”年号,有“去杀止武,建立文功”之意。
这个年号的确定,也让朝堂当中以黄子澄、齐泰、卓敬,为首的少壮派文官感到无比欣慰。
他们从朱允炆选定的年号上仿佛已经看到,一个文治昌盛,吏治清明,教化普及四海的王朝将在他们的辅佐下诞生,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盛况不再是书中的记载,建文朝的将来定是一个光耀万世,比下汉唐的太平盛世!
当然建文的年号要次年才能开始正式使用,现在还是洪武三十一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