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装病(2/3)
待朱久炎搁了笔将笔墨纸砚摆放整齐,曾言才轻咳一声说道:“殿下,昨日功课可做完?”
“请先生检查。”对一个六岁的孩子能布置什么繁重作业?曾言每天给朱久炎布置的功课也无非是读读写写,让他多练习练习平日教导过的字。
曾言到了朱久炎的案牍前,捡起他昨日的功课仔细观看,忍不住摇头晃脑,脸上带着欣慰地笑意道:“殿下的小楷又有长进了,功课做得很细致,孺子可教也。”
朱久炎谦虚地道:“都是先生教导有方。”
曾言微笑点头,将功课放下,看着自己的得意门生,神色更加温和:“《百家姓》和《三字经》殿下已能熟练读写,还能举一反三实乃天资聪颖。接下来,老夫想教导殿下周兴嗣的《千字文》和蔡邕的《劝学》,今日我们就先学习《千字文》……。”
世人都以为皇子的日子是天上人间,这是绝大误会。实际上,只有在王朝没落的时候,皇子才过着声色犬马的生活。但凡圣朝圣君,都把培养皇儿视为王朝性命般重要,因而皇家的孩子,常常苦不堪言,仅仅学习一项,就得呕心沥血十余年。
放牛娃老朱对后代的教育问题相当重视,他让大学士宋濂为皇族制定了非常完善的教育制度。
皇子凡是六岁,必须送文华殿就学,卯时即起,午时放学,中午一个时辰就餐、休息,无病不可以告假。一天十二个时辰,光学习就占了六个。每年只有春节、中秋、端午再加上父母和自己生日可以放假,一年当中只有十八天假期。
朱元璋的儿子们,像湘王朱柏,燕王朱棣,宁王朱权……这样的皇子亲王,不只有书案之苦,学成之后还要习政、立业、事君、戍边或沙场建功等事。(朱元璋对后代教育问题管理严格,朱棣以后才把地方藩王们当猪圈养)
像朱久炎这样的亲王世子,因为荆州天高皇帝远再加上父母心疼,学业就要轻松得多。
但他也在五岁左右就要来王府宫学上课,要知道宫学可不单单教授文采,琴棋书画,礼俗、举止,小到举手投足的姿势,宫学里都有专门的引礼舍人或教授教导,要不然怎么说皇室子弟是天底下最苦的小孩,几乎没有童年可言。
朱久炎身为世子,不需要去八股科举,但是既然生活在这个时代,繁体字和大明各种律法肯定是必学科目。这曾言教学从不说之乎者也的东西,反而是用由浅入深的教学方式,让他自我熟记、领会,这正好是他最需要的东西。
但是今天他跟怜星有约定要带她出宫玩耍,所以……朱久炎扭头用眼神示意了一下身旁的赵来,然后朱久炎同学马上脸色通红,猛的趴在案子上,双手捂着肚子,嘴里“哎呦哎呦”叫喊起来,着实来了一把精彩演技。
赵来见状脸上立马配合着,来了一个意外加焦急的表情,过去扶着他急道:“殿下,殿下,你这是怎么了?”
张大更加机灵,已经往外边就跑,边跑边喊着:“太医,太医!快去良医所传太医。”
曾言在台上边看边摇头,假,好假,这演技也太浮夸了,他看着卖力表演的几人,一阵无语,稍后叹了口气,看来世子这个年纪还是贪玩的,也不戳穿他们,反而说出去给朱久炎倒热水。
曾言一走,朱久炎听到后立刻停了下来,转过头来问道:“怎么样?怎么样?装的像不像肚子疼的人?”
赵来、王狗儿连连点头奉承:“像,太像了!殿下演什么就像什么。”
朱久炎闻言自得地摇了摇头:“哈哈,哈哈,其实也没什么,这就是天赋啊。”
朱久炎笑了笑,突然觉得好像哪里有些不对啊,有什么事情来着……
想起来了!朱久炎指着还在发笑的赵来问道:“你跟张大说清楚没有?让他去请良医所那个胆子很小的沈亦过来诊病!?“
赵来笑容逐渐凝固,张着嘴巴期期艾艾道:“好像忘……忘了说了。”
朱久炎眼睛瞪得溜圆,看着赵来气冲冲地说道:“我今早要是拿不到假,甩不了曾老头,我就永远把你甩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