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琴儿(2/3)
所谓“杂之广义,无所不包。”便是如此了。
有宋一朝,花间派的传人夏竦以文学起家,为文章典雅藻丽,自经史、百家、阴阳、律历、至佛老之书,无不通晓。
夏英公的学识手段都算得了杂家的真意。
若非韩侂胄当年一番故事,夏竦传人也不会出山教授苏子期,当他六年的先生。
苏公子一向推崇夏英公的作风处事,手段也学自韩侂胄与夏竦传人。
重义并非就轻利,义为原则,利益为核心,博采众家之长,以补自身。
他能奔袭千里去救忠臣孝子,能与丁宁共患难,刀斩慕容秋水。
也能抛却感情因素,权衡利弊之后,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苏子期想明白了,他的心便静了,轻叹一声,转身离去,要回玉峰塔上。
曲流觞拿了香炉,与云华紧随其后。
苏子期径直去了书房,处理些事务,曲流觞帮他磨墨,云华去换虞弦回来向自家公子复命。
房中有收藏了几架古籍,还有些时新的诗文策论,游记书画等物。
摆着张花梨大理石案,案上磊着几本书籍账册,压了个紫光檀木镇纸。
案边的博古架上有各种名人法帖,并数十方宝砚,古玩金石,笔筒内插着些上好的湖毫笔。
另一边设着一个颇为精巧汝窑花瓷瓶,插着一大丛薰衣草,散发着略带木头甜味的清淡香气,那是用他母亲留下的花籽种的。
瓷瓶的另一边,还挂了一副苏轼的《江上帖》。
东墙上,当中挂着东晋顾恺之的《凫雁水鸟图》。
下首又有一副《无名美人图》正对着石案,却是仿三绝顾大家(4)的高古游丝描,融了宋朝时兴的《仕女簪花图》画的。
突地,一道影子从美人图上闪过,无声无息。
石案前却多了一个人,恭敬拜下拜,道:“属下虞弦拜见公子!”
苏公子只道了声“起吧”,并未讶异,也没有抬头,笔下不停。
“是。”那人起身,抬头露出了全貌。
身形纤细,自然是个女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