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_100(2/2)
本来关程教授叫卫书洵来做助理,只是考察他的学习能力和研究态度,他很清楚卫书洵过两天就要返校,但两天已经足够看清了。但是卫书洵的出色完全超出他的意料,竟然随便想一想,就想出了解决方法。
当然,这也多亏了实验室的大家专业能力强悍,才能在只有一个模糊概念的情况下研究出成果。但很多时候,他们缺的就是一道模糊的概念,一个可以研究的方向,而卫书洵,似乎刚巧有他们期待的东西。
在这么重要的时候,关程教授怎么可能放卫书洵走。半夜就打电话向老上司申请,鉴于卫书洵优异的表现,没说什么就通过申请,让他正式加入………………的研究。然后派人一早通知李教授,将卫书洵留下。
卫书洵本以为只有两天,所以才抓紧时间帮忙,既然要长时间留在这里,解决问题自然得再慢一点,不能表现得太妖孽。所以他这几天都没有再多说什么,只是继续保持书呆子样,每天认真的当打杂助理,并利用闲暇之余向各位研究员请教各种各样的问题。
他请教问题,是为了在之后提出正确的技术时不会遭到怀疑。但不得不说,他也确实学到了很多东西。虽然这些知识目前还用不上,但单从的质量和技术水平来说,在这一周里学到的东西,比学校一学期的教学还管用。
一周后,修复抗幅射分辨器的任务提示完成,看来赵教授的工作已经结束。而在昨天,卫书洵假装胡思乱想,向关程教授透露了气动弹性对域的核心技术。任务进度定在70%,之所以没多大增长,是因为目前还没研究到核心,但有了前两次表现,卫书洵说的话关程教授已经认真记下,等研究到核心的时候,卫书洵的任务也就完成了。
已经没有留下的必要,发现赵教授的工作结束后,卫书洵就向关程教授请辞。他的本职是学生,而且还要考双学位,离开学校半个月已经够夸张了,再呆下去,他下学期估计全部都得补考。
关程教授没有多说什么,点了点头:“可以,写完这份资料你就可以离开了。”
卫书洵接过关程教授递来的资料,愣住。
原以为可能又有什么实验上的问题要借用他“天马行空的想法”,没想到却是一份空白表格,表格上的标题是《西林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入职履历表》。
第122章人才蓄备
第122章人才蓄备
卫书洵看着手中的履历表,沉默片刻,问:“关教授,你是说,让我入职西林飞控中心?”
“是啊,怎么样,高兴吧?”关程教授笑道:“我可是好不容易帮你申请到的,本来你的资历还不够,但这段时间表现优秀,实验室的其他研究员一起举荐了你才获得批准的。”
卫书洵的表现完全不是关程教授想像的欣喜入狂,反而满脸烦恼:“但是,关教授,我没打算进入西林飞控中心啊!”
“啊?”
“我想加入的是关教授你的实验室。”
“……!”关程教授有点惊住了。
说实话,这段时间他一直忙于实验,对卫书洵的指导还不如其他研究员多,没想到卫书洵竟然那么崇拜他,宁愿不进西林飞控中心也要加入他的实验室。相较起来,他当初看中卫书洵,无非是因为他表现出的潜力,如果卫书洵表现不好或出现更优秀的学生,他必定会转移目标。
和卫书洵对他的仰慕比起来,他竟显得如此功利,简直枉为老师。
“我的实验室,如果你想的话,随时都可以来,反正我们都在a大。”关程教授毫不犹豫对卫书洵发出邀请:“不过这份履历,你也要填上,放心,不是让你进入西林飞控中心,应该说,你想进也不可能。”
西林飞控内部的日常研究员总共只有五百多人,但建档的研究员却有近万人。飞控中心的日常工作用不到太多人,但一旦有大项目,比如发射卫星,火箭升空等,需要的技术员恐怕几千不止。所以飞控中心会给所有他们看中的专业人员建档,一旦有某项工程需要,就发公函将人调过来。
像关程教授就是如此,平常在a大当导师,只在有项目的时候才过来工作。卫书洵因为这段时间的优异表现,加上其他研究员一起举荐,所以也幸运的成为西林飞控中心的人才蓄备,而且是历年来年龄最小,资历最浅的人才。
仅仅19岁的大二学生。
“虽然只是人才蓄备,但在西林飞控中心的档案,也会记录在你的学校档案中,这对你的将来必定会有大好处……虽然你根本不需要。”
因为不出意外的话,卫书洵本科毕业后必定会加入他的研究室,或者考进西林飞控中心,关程教授不认为他还需要那份学校档案——拿去求职吗?
“哦。”卫书洵没考虑到那么远,听到不是要他进飞控中心,他才放心的填写履历。
回去是和赵教授,叶诚天一起,乘坐接送赵教授的专车。赵教授得知卫书洵在西林飞控中心建档,露出与有荣焉的神情。虽然卫书洵放弃了他的光学专业,但他能在其它专业成就不凡,赵教授仍旧为他高兴。
负责抗幅射分辨器的谢姓研究员亲自为赵教授送行,握着他的手恭敬的说了一番感谢的话,又分别感谢叶诚天和卫书洵的辅助。郑勒跟在他身旁,对卫书洵眨了眨眼,两人已经交换过电话号码和邮箱,今后仍会保持联系。
郑勒是源于工作前来送行,陆军官和黄军官就是单纯对卫书洵的好感。卫书洵的档案一进入档案中心,他就知道了,虽说现在只是建档,但在这个年龄段就能被西林飞控中心记录在案的人可从来没有过。
即天才又不傲慢,还很能打,陆军官可是很期待卫书洵两年后毕业来当他的同事。
这么想着,陆军官不自觉说出来,走在前面的郑勒突然转身:“陆斌,你刚才说什么同事?”
“我说卫书洵,两年后他就是我们的同事了。”
郑勒撇撇嘴,虽然他也是这么认为,嘴上还是不由道:“卫书洵是很聪明没错,但别忘了每年想考入西林飞控中心的有多少人,还有各大教授的门生,卫书洵未必一定能进来呢!”
“肯定能进。”黄军官道。
“肯定。”陆军官点头:“才大二就被建档的人,全飞控中心只有一个卫书洵。”
不把他招进来才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