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_41(2/2)
张陵想了一下,道:“我明白了,第一批是给那些人试用,这些人觉得好用的话,自然会到我们这里买,那第二批就是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不过,我觉得还可以加上一个办法。”
“什么办法?”张杨氏问道,张孝也好奇地看向他。
“我们可以制一个大型的炉子,然后再支上一口大锅,在当街演示,而且我们也可以用它蒸馒头,蒸米饭……只要它能做的,我们都可以演示。”
“大少爷,做的那些东西怎么办?”张孝问道。
“我们自己也可以吃啊,吃不了就卖……对了,我们还可以蒸婉姐教的那种肉馒头(包子),一定有很多人来买。”张陵说道。
张杨氏点点头:“张孝,你就制作一个大的炉灶出来,城里的事情就让张忠来办。”她又转向张陵,声音严厉地道:“陵儿,你肯动脑筋,那很好,但你的才智不要浪费在这些事情上,要好好读书,才不负为娘和小婉的一番心意。”
“是,娘。”张陵老老实实的答应,他知道全家都希望自己步入仕途,小婉和娘的一切努力就是为了让全家人过得更好,也让自己没有后顾之忧。
“夫人,大少爷,还有一件事情。”张孝见二人的谈话结束,继续禀报道:“依着小姐的指示,小的在城北已经找了一座空地,准备起一间宅子做煤场。”
煤不能现卖现从药王坪拉,而且张家现在用的也是煤,知道那东西脏,而且糖坊的仓库里也搁不下多少。
“准备建什么样的宅子?”张杨氏问道。
“其实也没什么,就是造一道院墙,防止偷盗,然后再盖几间房子,给看院人住,白天也可以卖煤。”张孝答道。
“那行,这件事你看着办吧,用钱从帐上支取便是。”张杨氏一听,这样的话,其实就是花个地价,算不得什么。
山阳县县衙。
王守拙刚从前面大堂出来,便看到一个丫环匆匆而来,看到他后停下行了一礼,禀报道:“老爷,夫人请您回去一趟。”
“嗯,有什么事情吗?”王守拙问道。
“好像是张氏糖坊来送什么东西。”丫环答道。
送东西?
王守拙疑惑地想了想,快步往家里走去。
一进前屋大厅,就看见一个面熟的男人正站在厅里跟王夫人答话。
“小人张孝,给县丞大人请安!”那个男人见他进来,连忙行礼问好。
“我想起来了,你是张府的二管家是吧?”王守拙终于想起这个人是谁了。
“正是小人。”张孝答道。
“你过来有什么事情?”王守拙倒也不敢怠慢。
“夫人让我送一件事物给大人。”张教将那张广告递给王守拙。
“煤?”
王守拙微微皱眉,“这桩事物确实不错,不过,本官若是收下,岂不是收受了贿赂?此事休要再提。”
“大人误会了。”张孝不紧不慢地行了一礼道:
“这种事物不仅可用于民间,而且还可用于军中,尤其是北方苦寒之地,若有此物取暖,胜于柴草。况且这种燃料在大唐境内的地下,分布非常广泛,价格十分便宜。而且大规模使用时,不需要使用上等煤,只用下等煤粉,制成蜂窝状,即可使用。大人可允许我示范给你看吗?”
王守拙点点头:“本官这倒要看看,是否果真有用!”
张孝来到厅口招呼一声,便有两个家人将炉子抬进厅里,然后在炉膛内放入少许的木柴,然后将一个上面带着通孔的圆柱放进去,最后从炉子下方点燃木柴,不一会儿,那个用煤做成的圆柱体便熊熊地燃烧起来。
“这个叫做‘蜂窝煤’,比同体积的木柴扛烧,而且散发的热量大……”张孝在旁边指点着,王守拙和夫人都啧啧称奇。
最后,王守拙满面喜色地道:“好,回去告诉张夫人,这份礼物我收下了,回去替我向她道谢!”
“是,小人告退。”张孝目的已经达到,躬身答道。
第一卷乱世第七十五节长孙无垢
第七十五节长孙无垢
“老爷,这张家的小娘子倒真是生财有道!”王夫人看着尚在熊熊燃烧的炉火,好奇不已,“这东西确实比劈才方便,而且还不怕潮湿。”
王守拙摇摇头道:“只可惜她是个女儿身,否则将来朝堂之上必有她的一席之地。来人!”他扬声喊道。
“老爷,您有何吩咐?”管家进来问道。
“将这炉火撤了……不,搬到外面,烫壶茶来。”王守拙本来想熄掉它,这本来就天气渐热,一会儿工夫,他都有些出汗了,话倒嘴边,他又改了主意,想看看这火力如何。
管家答应着命人将炉子搬出去,又烧上一壶茶水,不太长的时间,水便沸了,确实比用柴禾烧水快。
王守拙微微点头,吩咐管家道:“王福,你且将这炉火熄了,将这火炉和煤装车,待我修书一封,一起送往长安秦王府。”
“是,老爷。”管家答应一声,自去安排人手装车,王守拙便进入书房修书,并将张孝送来的那张广告也附在其中。
王夫人也跟着进入书房,看着丈夫写完呈秦王的书信,问道:“老爷,这种事情也要禀报千岁?”
“当然!这是张家送给我的礼物,却之不恭!”王守拙笑道。
“礼物?”王夫人一时没有听明白。
王守拙指着那张广告道:“这煤的作用不仅仅在民间,对于军队的用途更大,尤其是驻守北方苦寒之地的军士,每年因为寒冷减员或战斗力大幅下降的现象比比皆是,如果有这燃煤取暖,对于我大唐军兵来说,功莫大焉!”
“原来如此!”王夫人这才明白,如果是这样,由丈夫呈递秦王府,自然是大功一件,再加上前一次《三字经》的事情,估计丈夫的升迁就不成问题了。
“还不止此!”
王守拙道:“煤之用途如此广泛,仅张氏一家,定然供不应求,她的意思是让朝廷出面,派遣有司去各地查勘,寻找新的煤矿,以供给天下,这才是难得之事,也唯有千岁,才能做得此事。”<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