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_24(1/3)
胎于宋朝名妓严蕊,她只是根据自身遭遇略加改动。二人虽然处境不同,但都有一种身不由己的感觉,只是小婉改动后,流露出一种不甘和奋争的意思,这其中的原因自不足与外人道。
体味着这首词的微妙之处,王夫人对眼前少女的好感直线上升,于是说道:“夏姑娘,小儿和小女久疏成性,难以安心读书,在县学开课之前,就要劳你费心了。”
“是,民女一定尽力。”小婉点了点头,又道:“夫人,王大人可跟您说过授课之处?”
王夫人一愣,“难道不是在我这里?”
小婉歉然道:“夫人,民女家里情况特殊,不能外出太久,还要劳烦小公子和小姐过去上课。”
“是这样……我知道了。”王夫人稍稍犹豫了一下,最后似是下定了决心,道:“我明天让小青带他俩过去,只要你好好教,我家官人定有重赏,你先去吧!”
等小婉走后,王夫人将那青衣丫环叫到近前,吩咐道:“小青,明天你送少爷和小姐去上课,看看他都教些什么,回来细细地禀报我。”
“是,夫人!”青衣丫环答应了一声。
回到店里,张陵正在记帐,小婉往店里一看,不禁皱眉道:“今天怎么没客人?”
张陵抬头道:“婉姐,这么快就回来了?”
“没什么事呗。”小婉走过去看他记的帐,一笔笔记得满清楚的,“你还没说怎么回事?”
“白糖都卖了,现在没有库存了。”张陵将帐本推给小婉,“你看,我们明天开始就要关门了。”
晕!卖得可真够快的……这还没有半个月呢,早知道每天限量一百斤就好了。
“阿陵,写张告示出去,就说是货源短缺。”小婉郁闷地吩咐。
“那张仁他们什么时候能回来?”张陵也知道小婉派张仁去组织货源了。
“就算是水路迅速,恐怕也得一个月的时间。”小婉算了算时间,再次郁闷——这样就意味着张氏糖坊还有关大半个月的门。早知道这样,应该多引进一些经营品种,就不会如此窘迫了。
第一卷乱世第四十八节束修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老师,孟子的家那么穷困,不什么还要挑剔居住的地方呢?”一个十岁的小男孩仰着脸儿问道。
正在抄书的小婉放下笔,道:“学习,做学问,必要要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孟子的母亲怕周围的不良环境影响儿子,才不辞劳苦的搬家。还有一句话你应该知道,那就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个人所处的环境,对他的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这也是那些贤臣们劝导自己的君王,亲君子,远小人的道理一样。”
“我明白了,老师。”那个男孩刚坐下,旁边的那个女孩便小声向他嘀咕了几句,男孩挠挠头,一脸无奈的模样,又举手问道:“老师,我想……”
“等等,让王茹自己问。”小婉制止了那个男孩,和气地对女孩道:“王茹,有疑问立即寻求答案,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但事情都要亲力亲为,不要总想着借他人之手寻求自己要的答案,即便是亲哥哥也不好,因为有很多事情都是需要你亲自面对的,你说呢?”
女孩柔顺地点了点头,举起手:“老师,我和妈妈曾经见过人家织布,很辛苦的,为什么孟母要把它铰断呢?”
小婉点点头,目光看向坐在后面的张陵,“阿陵,你能解释一下吗?”
张陵站起身,朗声道:“求学的道理,就好像织布一样,必须将纱线一条一条织上去,经过不断的努力,积丝才能成寸,积寸才能成尺,最后才能织成一匹完整有用的布,如果在这中间的过程中将布匹铰断,以前的努力就白费了;读书也是一样,要努力用功,并且要持之以恒,经过长时间的积累,才能有成就;否则就跟织布的道理一样,一旦中途松懈或放弃,那最终将一事无成!”
“不错。”小婉满意的点点头,看向王茹:“刚才阿陵所说的你听明白了吗?”
“不是很明白,但我记住了。”王茹点了点小脑袋。
“好,下面是休息时间,你们有没有去上解手的?”小婉问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