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_17(2/2)
“是。”小婉答应一声,从旁边一个柜子抽屉里取出一叠卡片,随手拍拍虎头的脑袋。
“别拍我头,拍了就不聪明了。”虎头一看小婉的神情,便知道接下来自己要干什么了。
“呵呵,虎头,教囡囡读拼音的任务就教给你了,没意见吧?”小婉笑眯眯地看着虎头。
“我……没意见!”虎头不乐意地看了囡囡一眼,却在小婉的积威上不敢拒绝。
“这样才乖,明天给你好吃的。”小婉笑道,而虎头立即高兴起来,接过那叠卡片,拉着囡囡到旁边识拼音去了。
这套卡片是小婉专门为他们准备的,古时候教学,都是老师在前面一字一句的读,学生在后面一字一句的跟着朗诵,根本没有拼音,可小婉一接手家务,上有老,下有小,那有时间陪太子读书?因此,她准备了一套拼音卡片,然后每天晚上都抽时间默书,同时在下面注上拼音。幸好前世二十来年的毛笔字不是白练的,否则这种抄书的工作还真不是一般人受得了的。
现在她已经写完了《三字经》和《论语》,据说县城的书店里也有卖其它书籍的,而且还是用雕版印刷术印制的,价钱也不算贵,只是她现在没时间,而且张陵正在学习《论语》,小婉正打算默写一套《古文观止》,免得小正太将来学习那些《四书五经》,学坏了脑子,只是繁体字写起来颇不顺手,不可一蹴而就。
囡囡对于那些弯弯曲曲的拼音显然很感兴趣,这无意中就刺激了虎头为人师表的得意,教得愈发耐心起来,站在小婉身后的绣娘脸上露出几分羡慕,只是以她的身份,是不能够有这个奢望的。
“娘,我先出去了。”小婉看虎头教得用心,便要出去干活。
“小婉,你也休息,别累着了。”张杨氏说道,她一抬头,正看到绣娘痴痴的看着虎头手里的拼音卡片,嘴唇微微翕动着。
轻轻叹了口气,张杨氏问道:“小婉,绣娘还有什么活儿没做完吗?”
“啊?”小婉怔了一下,旋即便发现小姑娘的表情,笑着摇摇头道:“没什么事了,等晌午帮我准备午饭就行了。”
“囡囡一个人学习也是枯燥,就让绣娘陪她一起学习吧。”张杨氏淡淡地道,又低下头做针线活。
对面的李婶在张杨氏说话的时候便在听着,她的眼神目前还不太灵光,但知女莫若母,如保不知道女儿的心思?
听到张杨氏准许女儿识字,当即下炕,拽着绣娘向张杨氏叩头,感激涕零。
“李婶,你这是做什么,这不也是一举两得嘛,快起来吧。”张杨氏说道,虽然曾经出身大户人家,但这些年的生活早就将她昔年的娇气磨掉了,反倒是看着乡间的农户更顺眼些。
小婉知趣地上前将李婶和绣娘扶起来道:“我娘的心地最是慈善,你们认真工作,绣娘细心照顾小小姐,就是感恩了。”
“是!”母女俩站起身,又分别向张杨氏和小婉行了一礼。
翌日一早,张仁和张孝便依照小婉的吩咐,再次将糖水过滤,接着又是加热、蒸发、冷却……等到第三天早晨,小婉将张杨氏也请到了厨房,然后亲手打开了陶罐,露出一片雪白。
第一卷乱世第三十五节准备开店
“咦?”
众人都发出一片惊咦声,看着小婉等她解释。
“这就是经过提纯、过滤后,重新熬制的糖……白糖。”小婉颇有几分得意地等着众人夸两句。
人之患,好为人师,为名,为利……小婉自不能免俗,这种炭化法在高中的化学课里就讲过,并不是什么困难的办法,但还有一种硫化法,成本比炭化法低,只是她当时没记。因为那种方法制出来的白糖,似乎对人体不些不太好……具体的情况有些记不清了,反正就是那么回事儿。
“小婉,你说这个白色东西……是糖?能吃?”众人之中,也只有张杨氏敢于置疑并且问出来,其他人全都是用眼神表达来着。
白色粉末?
小婉很是汗了一下,她也不多解释,以身作则,上前用手指捏了点白糖放进嘴里……确实挺甜的。
另外几个人也试着用手捏了一小撮白糖放进嘴里,咂巴咂马嘴,脸上都露出惊讶的表情,这真的是用那些灰不溜秋、半甜半苦的灰糖加工的?
“小婉,你这是要往外卖吧?”张杨氏问道。
“是啊。”小婉心里寻思,当然是要往外卖,否则进了三千多斤灰糖干嘛?要是自己吃……还不得吃到牛年马月?
“你准备怎么卖?”张杨氏问道。
小婉想了一下,说道:“春耕之间,我准备小批量生产,先委托杨老板在酒楼帮着做一下广告。然后我们先将城里那个铺子先开起来,先看看销售情况如何,再定下一步的计划。”
“‘广告’是什么意思?‘销售’指的又是什么?”张杨氏问道。
“呃,”小婉顿了一下,意识到自己用词有些超前了,她解释道:“‘广告’,就是广而告之的意思,让更多的人知道咱们店的名气和咱们的产品;销售……就是卖货的意思。聚福楼的客流量大,我们请他们在卖出饭菜的时候,给客人来一份免费白糖,这既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