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古代七十八点都不友好:(2/4)
郡守(太守)进行汇编后,将赋税收入的预算一式两份,其中木券副本送入中央审核;
审核通过,木券一分为二,皇帝持有右券,臣下持有左券;
到了年底,等真正收到的税银送入中央,两者一对,官吏一年成绩的优劣也就出来了。
再加上正身、勤民、扶孤、修人等民意口碑,三年任期小满,六年为秩满,由总和来决定官职的升降。
简单明了。
看上去再公正公平不过。
但实则隐患满满,好比年初送上的预收,这其实并不是郡守真正能决定的数字,而是由上面根据一年国家的支出而给各地摊派下来的数字。能完成自然好,完不成也要努力完成。虽然朝廷会根据不同地方的情况,适度斟酌一下要求的数字,可一旦扯上“适度”这种根据人的主观臆断来决定的东西,就准没有好事。
这么说吧。
一个富裕的郡,能承受的税收极限(算上各种压迫盘剥啊什么的)是100,朝廷一开始要50,后来要打仗了,增加到75,无论如何,郡守都能满足,甚至对百姓心狠一点,就能超额完成。
而一个穷的郡,能承受的极限只有50,朝廷一开始要40,后来要打仗了,增加到55。
说起来好像还是朝廷对穷郡的照顾,你看,富郡那边我们增加了25,你们这边我们只增加15。可那25对于富郡来说不过是洒洒水的小事情,这15却能逼得穷郡的太守上吊自杀,真的是拿不出一点余粮。
穿越者金手指开的再大,也不可能今年改良土壤,明年就能收入翻番吧?怎么着也要个过程,那在不翻番的这些年里,待在穷县的穿越者的业绩怎么办?等穿越者好不容易搞好了,穿越者的任期却满了,平调到另外一个郡从头开始,而他之前种树结的果子,却正好被他的继任者摘走了。
事实上,这种不考虑发展眼光、只看当下的官员业绩考核问题,在现代也是充满了隐患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