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_44(1/2)
br/>燕青阳拱手一拜,恭敬道:“母亲,儿子走了,请母亲保重身体!”
罗氏笑着点点头,慈声道:“万事小心!”
燕青阳点点头,转身上车。
云生平日里上女子学馆,闲时随母亲罗氏进宫陪太后说说话,两个哥哥也已进了京城最大的京都学馆,渐入佳境。一晃便到了来年四月。
“云生丫头可说了亲事?”太后关心道。
“回太后娘娘,还没呢,已有几家找了媒婆来说,不说云生看不上,她那两个哥哥却先不满意了!”罗氏笑道。
“嗯。”太后点头道:“不着急,要好好选选的,至少要选个出息的世家子弟,不得马虎!”
“娘娘说得是,只是倒没听说哪家子弟如李太师家的孙子一般出息的。”罗氏委婉说道。
太后闻言,缓缓道:“李晏那孩子自然是不错的,只是……”只是宁家却也看中了。
“李晏有什么好,依我看还不如苏长空呢!”颜若抢道。
“苏长空的品貌是不错的,只是年纪大了些。”太后皱眉道。
“年纪大点才成熟稳重,总比李晏那个不懂事孩子好!”颜若面露怒色。
“你自己还是孩子呢,还说人家,人家好歹比你大上几岁。”萱贵嫔笑道。
颜若却是恼怒了,嘟着嘴道:“我就看不出他哪里好了!”
众人明白其中缘由,见状皆笑。
苏长空便是那做了礼部员外郎的武举探花,而宁颜若如此气恼李晏却是有原因的。
宁颜若今年也十五了,八月的生辰,宁家与太后都不动声色地为她物色夫婿人选,最后选定了李晏。李晏一表人才,又是新科状元,更是李太师的独孙,宁家早就想拉拢李太师,无奈总不得成功,如今便想借小儿女的亲事结为亲家以达到拉拢的目的。
二月的时候,宁王亲自去太师府看望久病未愈的李太师,是的,李太师自从孙子言他卧病在床之后便名正言顺地留府“养病”了。其间宁王委婉地与李太师提到联姻一事,李太师却未推托,大笑道:“虽说婚姻大事是父母之命,但老夫家的规矩宁王想必也有所耳闻,便是不过问儿女之事,所以此事还得由李晏自己做决定!”遂叫出李晏,将此事与他一说。
李小公子听了之后,拱手歉意道:“先不论下官愚钝,配不上郡主千金之身,再说那定亲信物仍在七公主手中,便是此亲未退,下官万不可做出这等背信之事,还请王爷见谅!他日下官夺回宝剑,若郡主仍是未嫁之身,下官必登门求亲!”
此话根本就是推脱之意,当初李太师赠剑之时并未提及定亲一事,皇上也不承认定亲一说,只有李小公子坚持“一日未夺回宝剑,一日便未解除婚约”。那宝剑到了七公主之手,再想拿回来,谈何容易!难道真要堂堂郡主等他何年何月取回宝剑不成?
涉及皇家七公主,又有李太师撑腰,宁王再怒也不得对付李晏,只得暂且作罢。而宁颜若本就不愿嫁于李晏,由太后说了厉害关系才肯点头,谁知却被李小公子拒婚,对她而言简直是奇耻大辱,就此结了梁子。
“那苏长空的品貌自然不错,出身却差了,听说父母双亡,孑然一身,且也不大上进,臣妾怎舍得云生吃苦!”罗氏叹道。
“你说得也是,倒是哀家考虑不周了。方才颜若丫头突然提及他,哀家一时忘记了他的出身,此人哪里配得上皇家郡主!”太后笑道。
“娘娘也是关心云生,云生能得娘娘的关切是她的荣幸!”罗氏笑道。
太后点点头,看着云生笑道:“不用着急,好生选着便是了。”
云生忙道:“云生谢皇祖母关心!”
“娘亲,太后娘娘为何对我们如此之好?”云生有些不解。
以云生所观,太后是个冷情之人,对自己的亲侄女也颇为冷淡,宁妃与萱贵嫔更难得她的笑脸,也不见其疼爱孙子孙女,只偏爱侄孙女颜若郡主。如此冷厉之人对母亲罗氏却总是一脸笑意,对云生也是和颜悦色,实在奇怪!
罗氏笑道:“太后娘娘与娘亲的母亲你的外祖母曾是闺中好友,感情甚好,后太后娘娘入宫,你外祖母嫁于你外祖父,太后娘娘还常诏你外祖母进宫陪她说话。娘亲幼时便常随你外祖母进宫,后来你外祖母去世,太后娘娘仍会诏娘亲进宫陪她,还心存指婚之意,可惜被你父王抢先了一步。”
“如此说来,娘亲可是差点便成了皇后?”云生惊道。
罗氏闻言,失笑着摇摇头,道:“当时太子妃是早已定下的人选,就是已故的孟皇后,太后只是想把娘亲指给太子做侧妃罢了。”
“太子侧妃日后便是妃子。”
罗氏叹气,略带伤感道:“当年的许良娣可没机会成为妃子,早早就成了一缕芳魂,皇宫里的妃子怎会轻易就当上了!”
“那还是嫁给父王的好,虽然父王有妾室,但还是最宠爱娘亲!”云生想了一下,便为父亲说起好话。
罗氏点点她的额头,笑道:“是!是!嫁给你父王是最好的!”
夫君疼爱,儿女出色,家庭和睦,自然是好的!
55太子被迫纳侧妃离国又来求和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