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5章 偷偷的挽了个圈套(3/4)
可以说好些老师、院校领导已经基本猜出来钱多多的诡计了,他表面鼓吹怎么投机取巧,却引导学生们不由自主的把精力提前投放到专业研究上,光是经常主动找老师提问学习,这已经能算是好学生的日常操作了,在大多数大学教师的概念里,这种学生不多,有就是学霸。
其实当初钱多多何尝不是从主动找老谷提问开始,在专业上逐渐和同学拉开距离的?
大学的特点,就是没有谁会来逼着你学习,钱多多却绕着弯编了个套!
有很多人吐槽大学各种学术黑暗,体制错漏,钱多多却依旧是他那种我来适应你的态度:“年轻导师每年都会争取在各种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数量也是可观的,如果你真的能做得很好,跟老师关系也足够好,没准儿老师真能拿个省级刊物给你挂个名,做个顺水人情嘛,如果真的撞大运,蹭到国家级刊物,你的名字就能在知网被搜索到了,发刊挂名这些在各院校是有加分的,入党发奖学金各种荣誉的优先度也不会太差,只是这时候你们在乎的不应该是这个,而是你大一时候到底跟着导师学到些什么?”
刚才有点欢腾轰动的气氛又安静了,还能思考的目光少了很多。
因为钱多多在提炼出更深的教导:“导师的同学朋友都不会太差,如果有机会能跟着导师蹭饭,多听听他们聊什么,不要在乎吃什么喝什么,多倾听他们聊的专业话题,不管懂不懂,悄悄记下来,一年的时间足够你提炼出来个论文方向,多跟老师导师请教,大二就把这个论文磨出来,不管多稚嫩,打磨出来,大三争取能找我们学创中心谈科研经费科研项目,谈和市场接轨的产业研究,也就是尽量做专业实习,大四该找工作的时候,你已经立于不败之地了。”
钱多多举起手指,一个个指头立起来:“当你离开大学的时候,任何状态下遇见竞争者,他学术钻研,论文优秀,你也是,竞争者说他实习经验丰富,你也是,竞争者说他有导师人脉熟悉行业,你也是啊,而且退一万步说,你想再跟着之前的导师读研,你的导师会很欢迎你,这就是我推荐给大家的大学生涯,希望你们能喜欢。”
偌大个学术会议中心鸦雀无声,钱多多的表述再无半点投机取巧,所有过来人都听得出来,这是个压缩得极为密集的高效学习计划,这甚至是在逼着人从大二就开始比肩研究生级别了。
如果非要说这套做法的核心,可能就在于从一开始进校,就为大学新生们树立了极高的眼界,一开始就朝着研究生导师那个段位看齐。
眼界!
这才是钱多多最想递给大一新生们的法宝。
就像他从赵晓雅那里得到眼界一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