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二一章 能源A计划(27)(3/4)
打开盖子后,映入眼帘的是一些黑乎乎的米饭,分量还不少,占据了满满一坛子,杨开估计是一个成年人两顿的饭量。
说是米饭,其实也不尽然。这种米饭,是一个个用煮熟的大米捏成的小圆球,小圆球上颗粒饱满,外表的那层黑乎乎的东西,像是某种特制的酱汁,在饭团放进去以后,特意浇上去调味
的。
对于很久没吃到大米饭的杨开等人来说,这东西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前些天,陈天顶还在抱怨,在祥瑞镇最遗憾的就是找不到卖米饭的地方。那地方是东北极寒地区,不适合水稻生长,所以吃的大多是面食。
“华教授,这种米饭是日本人的食物?”杨开闻了闻,说道。
坛子里的味道还好,除了酱香,就是米饭的味道,中间夹杂了一丝馊味,但并不明显,看来这种真空包装,的确起了很大的作用。
“是的,在日本人口中,这不叫米饭,叫饭团。”华伯涛说道:“我刚才不是提到过吗?日本士兵的主食品,就是这种饭团。”
说罢,他凑近望了一眼:“这种饭热一下就能吃,上面的黑色东西,是味噌,调味用的。”
“华教授,那这日本人为什么不吃米饭,而吃饭团呢?”杨开问道:“感觉有点多此一举。”
“这你就不知道了。”华伯涛笑着解释道:“饭团从很早以前就已经是日本人外出野餐以及午餐便当的首选食物。三角形状的米饭团外层以海苔包裹,里面的馅料通常是腌渍酸梅以及一片烤鱼等,制作饭团非常简单而且很快速,所以非常适合外带食用。有证据显示,早在平安时代,当时的士兵就曾经携带饭团在身,因此饭团可说是由来已久。”
“那么这种饭团,有历史背景吗?”杨开想了想,好奇的说道:“莫非和那个斯帕姆午餐肉差不多?”
“其实也谈不上什么历史背景……”华伯涛摇了摇头,答道:“日本饭团,其实最早出现在普通人家。男人要去田里干活
,有可能要工作一天,饭菜么又不容易带,日本妇女就想到了把饭揉成一个团。然后光吃团也不好吃,就往里面加了酸梅,外面包一条海苔,随后花样越来越多,馅料用烤鱼呀,鱼片啊,等等,这也是慢慢演变过来的。就和我们北方的包子,肉夹馍,煎饼卷大葱是一个道理。”
“原来是这样,呵呵,华教授,我可又长见识了。”杨开笑道。
“老华,既然都开口了,就连那个味噌一起解释解释吧,我看那黑乎乎的东西,和三文鱼罐头里的豆鼓,有点相像。”陈天顶疑惑的说道:“但二者又不是同一种东西,日本人吃的东西,当真奇了怪了。”
陈天顶是吃货,对于自己不知道的食物和调味料,自然是穷追猛舍。若是不明白个透彻,怕是他三天三夜都辗转反侧的合不上眼。
“陈老板,你的鼻子可真尖,这都能闻出来。”华伯涛有些惊讶的说道。
“对于吃的东西,我可不光是鼻子尖,眼睛也亮着呢。”陈天顶开起了玩笑。
“好,好,既然如此,我就多说几句。”华伯涛清了清嗓子:“所谓的味噌,是一种调味品,以营养丰富,味道独特而风靡日本。味噌最早发源于中国或泰国西部,它与豆类通过霉菌繁殖而制得的豆瓣酱、黄豆酱、豆豉等很相似。据说,是由唐朝鉴真和尚传到日本的,也有一种说法是通过朝鲜半岛传到日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