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_230(1/2)
后去往突厥时被送给了萧太夫人。为人机灵,颇得萧太夫人欢心。
“好。”萧太夫人笑着道。
凌襄接过梳子,仔细的为萧太夫人梳了个复杂的发髻。这种发髻并不是唐朝流行的高髻,但是看上去亦雍容典雅,头发上没有任何金银饰物,只有一根白玉云簪。
凉儿取出了一件黑色的广袖交领曲裾,那样庄严的颜色的样式,更像汉朝衣裳,与大唐的所有以上迥异。
凌薯和冉颜服侍萧太夫人穿上。
“我胖了这么多。”萧太夫人看着将将好能穿上的衣裙笑道。
凌襄掩嘴笑道,“太夫人不胖,您瞧奴婢这腰,都快成筒子了。”
或许是接触的死人太多,冉颜对死亡有分外敏感,尤其是看着精神奕奕的萧太夫人,她心头忽然有些不好的预感,便转身悄声命一旁的侍婢去请萧颂和刘青松。
萧太夫人跪坐胡床上,深深吸了一口气,道,“凌襄,我屋里有个金丝楠木的盒子,你抽空让九儿母亲送去给阿汾。”
阿汾,是萧皇后的ru名。
●●第317章卒(2)
“是,等会儿老夫人来的时候奴婢就拿给她。”凌把梳子递给萧太夫人。
萧太夫人手指颤巍巍的摩挲着梳脊,面上带着浅淡的笑容。
萧太夫人曾是西梁国皇后,孝明皇帝的妻子。
据冉颜所知孝明皇帝萧岿是个极有才华的皇帝,曾着《孝经》等十四部书。他为人有君子的雅量,是个乱世贤君,去世之时,臣民尽皆悲慕流涕。
这样一个男人,一国之君,会亲自做木梳送给妻子,会对她说情话,想必当年帝后十分恩爱吧!然而,他已经过世几十年了,这几十年里,萧太夫人回忆起他的温柔,他的情话,又会如何狐寂。
“愿我萧氏子孙昌盛。”萧太夫人叹息一声,缓缓闭上眼睛。
冉颜看着她安详的面容,心头一紧,轻声唤道,“祖母?”
回答她的,是春末温热和煦的风,夹杂着牡丹的芳香。
凌襄急急握住萧太夫人的手,声音颤抖,急切的想唤醒她,“太夫人,太夫人!”
冉颜手指放在太夫人的颈部,尚能感觉的皮肤的温热,但是已经没有了脉搏。
太夫人的这一场病是控制住了,可是这一场大病也耗去她所有的元气。
“太夫人!”凌襄伏在萧太夫人面前,哭出了声音。
冉颜看着萧太夫人仪容端庄的跽坐,黑红相间的曲裾带着汉遗风,鬓发如雪,春日的阳光下,雍容尊贵如园中最美的牡丹。冉颜眼中有湿意,别开目光,对跪在一旁的侍婢哑声道,“去请国公和夫人。”
“是!”那侍婢领了命,便拎起裙摆匆匆向前院跑去。
“怎么回事?”萧颂和刘青松刚刚进门,便撞见了慌慌张张柱外跑的侍婢,心都不由提了起束。
侍婢尚未回答,两人便听见院子里凌襄的哭声,当下疾步跑了进去。
“祖母。”萧颂在距离太夫人两丈的地步忽然停住了脚步,她带着浅笑端坐的样子与平时无异,仿佛只是在享受温暖的阳光和院子里的花香,但那一身梁朝装扮,却令人无端悲伤。
刘青松快步上前,伸手捏住萧太夫人的脉搏,面色一片苍白。
凌襄的哭声忽然一止,整个人扑在了地上,竟是昏死过去,冉颜连忙接过刘青松手中的药箱,找出银针帮她顺脉。
等到凌襄脱离危险,冉颜再抬起头,却看见萧颂满眼通红,唇紧紧抿成一条线。
冉颜命人把凌襄抬回房间,起身走到萧颂身边,伸手握住他藏在衣袖里攥成的拳头。
不过片刻,以宋国公为首的一群人匆匆赶了过来。
“母亲!”宋国公走到廊下,噗通一声跪在了地上,随后的人纷纷随着下跪。
冉颜见萧颂还直挺挺的站着,连忙伸手拽了拽他,扶着他跪了下去。
刘青松面色惨白,两眼毫无焦距的随着萧颂跪下。
满院伏倒一片,春光明媚的花园,却是满是哀戚的哭声。
“夫君,你要节哀啊,阿家的遗体不能这样放置在外。”独孤氏擦拭着眼泪,劝慰宋国公道。独孤氏的眼泪,实在很复杂,一方面她上头压了个婆婆几十年,很是郁结,如今终于解脱了;另一方面,与萧太夫人生活这么多年,也的确有了感情。更何况,萧太夫人毕竟曾经是一国之后,行事大气,从未在小事上故意给她添堵。
独狐氏劝慰的话一出,许多人跟着劝,宋国公这才堪堪止住哭,也不接独孤氏递过来的帕子,只用袖子胡乱抹了抹,勉强稳住心神,指挥人把太夫人床榻全部换上新的铺盖,将太夫人抬了上去。
“方才谁在太夫人身边,可曾有什么遗言?”宋国公仿佛一瞬间苍老了许多,声音也异常的枯哑。
冉颜垂头道,“是媳妇在。”她紧接着道,“太夫人说,愿我萧氏子孙昌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