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2/3)
“好,就依你所言!”王衍立刻痛快的应允。
自从东海王司马越死后,王衍虽然被推为元帅,总署军司,但是其实各部将领士兵,都有各自的诸王、诸将统领,太尉王衍真正能直接调动的士兵,也只不过是其中的小部分罢了。
而且,这种夜袭冒险的军事行动,如果成功的话,受益的就是全体的行台诸军,王衍也肯定不能只用自己的兵力,而让襄阳王司马范,以及司马邃、司马遵、司马毅、司马劭等宗室诸王坐享其成,再一个就是,王衍手中的兵力也遴选不出足够多的可战精兵。
太尉王衍随即率领前军都督李昌等人返回城中的衙署,派人去请襄阳王司马范等宗室公卿前来商议军机。
与此同时,在宁平城内的一处屋舍内,一群面有菜色,戎装脏乱的军将们,正聚集在一起窃窃私语。
“要我说,今天这些胡虏来的实在是有些邪门啊?”一名脸色蜡黄的低级军头说道。
在场的其他人闻言,纷纷询问到底有什么邪门的。
“这些胡虏来的这么巧合,要我说,肯定是与青州刘预有勾连,得知了我军虚实,不然的话,哪有这么巧合的事情。”
随后,这名武将,就把之前值守的时候,见到青州刺史刘预派来使者面见太尉王衍等人的事情,说了一遍。
但是,很可惜,他预想的众人惊讶并没有发生,很明显在场的这些军将们也早已经听闻了此时。
而且,他话音刚落,就有一个军官出言反驳。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青州刘预怎么可能与胡虏有勾连!”
被反驳的那名军将闻言,翻了翻眼皮,讥笑道。
“韩浑,你这杀才,知道个屁,为什么那刘预就不能与胡虏有勾连?!”
韩浑听后,摇了摇头。
“不可能,那青州刺史刘预,曾经先后在济南、鄄城、河北击杀胡虏甚众,肯定是个响当当的汉子,怎么可能与那些猪狗一般的胡虏同流合污!”
“这有什么不可能的,不然的话,如今城外的这些胡虏,为何来的如此巧合?”那名军将依旧不相信韩浑的说辞。
“这有什么,那远在兖州的青州军都知道东海王病死,那更近的颍川胡虏,如何不能知道?”
一直在旁边仔细倾听的旅帅周横说道,“而且,我军粮草缺乏,也并不是什么秘密,之前就有不少兵士逃亡,被那些胡虏捉到些探听出来虚实,也根本不是什么难事。”
听了周横的话,在场的其它人都觉得有道理,毕竟他们都知道,此前青州刺史刘预派来使者的时候,就警告过太尉王衍,要一路上小心行进,一直遇城不入为了行军的行台队伍,能在宁平城驻扎休整,也与这件事不无关系。
随后,在场众人又开始为当前的局势担忧起来,并且纷纷猜测,会不会有援兵前来搭救,否则的话,凭借如今疲乏不堪的士兵,是很难与胡虏周旋的,就算是逃跑,他们这些两条腿的,也根本不可能跑得过胡虏那些四条腿的。
这其中,韩浑提了一句,说刚刚得到天子亲封的大将军刘预,说不定会前来搭救行台大军。
但是,此话一出,很快就被在场的众人嘲笑了一番,纷纷觉得这是不可能的,且不说青州军刘预和行台公卿诸王的不睦,就算是青州军想来搭救,从兖州到此地的六七百里路程,也是一大障碍,割据一方的刘预,凭什么来搭救他们这些中军将士。
还有人猜测,说不定,青州军刘预还希望他们这些中军将士死掉,那样的话,青州军的分量和重要性就高涨了,刘预也就可以凭此进一步谋求权柄了。
就在众人因为绝望、恐惧和无助而各自意志消沉的时候,突然“砰”的一声,紧闭的木门被人从外面猛地踢开了。
“谁?!”
被这一声踢门声吓了一跳的众人,纷纷出言喝问。
“都他娘的出来!”一声牛吼一般的声音传来。
原来是这些人的顶头上司,平虏中郎将钱启。
众人纷纷起身,钱启望了一圈,说道。
“你们速回本部,每个旅选出最少十个精锐,待命听调!”
听了钱启的话,所有人都是面露惊讶,周横率先出言问道。
“将军,这是要干什么?”
钱启看了一眼周横,轻轻呼了一口气说道。
“太尉军司有令,要挑精兵待命,至于干什么,哪是你我能过问的,速去!”
钱启说完,就转身离去,走了两步,又停步回首说道,“等到挑选好了人,不必再来这里,各自带去我兄长那里待命即可。”
钱启的兄长,是左军都督、破虏将军钱端,在这行台诸军中也是分量破重的将领,既然是这样,那说明必定要有要紧的军务,众人不敢怠慢,纷纷奔回各自驻扎的院落里巷。
······
初夏的清凉夜,天空中闪亮着月光。
在胡汉汲郡公石勒的军营中,同样是火把纷亮,就如同是映衬夜空一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