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另九章:剑来(2/4)
“也正是天下引颈相望时,唯袁侯你拥渤海之众,虽兵马不足,亦不让于他人先,慷慨相助,此古人之大义!”
“此本是好事,可行事未免低调。如果不是韩使君这么一闹,日后焉能得天下人尽知?”
“若天下人不知,又何以收天下人之心?”
“所以攸才说,韩使君今日之举,实则是在无意间助袁侯成事也,袁侯何故动怒?”
“额。”
袁绍被许攸这么一说,不免为之动容。不觉的端直身板,火气已经消去了大半,然而仍有隐忧:“虽然子远说得不无道理,本侯今日之所为实乃欲助善诛恶,然而韩馥使君未必能懂。他若听信谗言,令麹义等围我等于邺城,一旦引发冲突,则为之奈何?”
袁绍刚刚起事,从渤海带来的兵马本来就不多,韩馥如果硬来,袁绍的确难以应付,故有此顾虑。
许攸则摇头笑道:“袁侯所行乃为天下,韩使君绝不敢为天下敌。麹义等若来,但好酒好肉相待即可,何须惧哉?”
袁绍听许攸一说,左右一想想,觉得不无道理。
以韩馥的胆量,要动手害他只怕不能够。
且韩馥突然增兵邺城,说是防备,难道不恰恰证明韩馥内心之惶恐之不安吗?
毕竟,他袁家的威望在那里摆着呢。
他打着诛讨董卓的旗号,天下各州袁氏门人无不蜂起相应。
就是移檄关东,关东之士亦望风景从,愿意响应其之号令。
所以,说害怕的应该是韩馥才对。
这么一想,袁绍也就释然了。
同时,袁绍自己很是清楚,刘玄不过微末之士,从他身上得来的那点人心他还真不放在眼里。
但偏偏,刘玄是第一个敢于公开反抗董卓的人。那么,不管刘玄成功与否,他势必会因为曾经帮助过刘玄,而得到天下义士的首肯。
那么,对于将来与各路诸侯会盟,争取盟主之位上,势必书写上一笔光辉。
这,大概就是刘玄对他的用处。
——
时豪杰既多附袁绍,且感其家祸,人思为报,州郡蜂起,莫不以袁氏为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