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第三十七章 廷议否(2/3)
阳明一脉这会儿在京城的势力着实有点寒碜,除了兵部左侍郎聂豹和兵部右侍郎张时彻,剩下职位最高的就是翰林院侍讲学士穆孔晖了,跟夏言一党差太远了。
群臣内斗,好啊!
不管是夏言一党斗张璁一党,还是阳明一脉斗夏言一党,对他来说,都是好事,只要群臣斗起来,就不会想着跟他这个皇帝斗了,而且群臣一旦斗起来,必定会求助他这个当皇帝的,这样,他的权威就更甚了。
这阳明一脉实力太差了怎么办呢?
没关系啊,朕给你们机会!
他是喜欢“锄强扶弱”,不过,他心里想的可不是什么“锄强扶弱”,而是玩平衡之术。
这平衡之术可以说一直是朱明皇室奉行的治国宝典。
洪武朝、永乐朝,武将勋贵实力太盛,他们就培养文官来对抗。
洪熙朝、宣德朝,文官势力日盛,他们又支持武将勋贵对抗文官。
到了明英宗正统年间,英宗亲信太监王振,御驾亲征,以致土木堡惨败,武将勋贵死伤殆尽,后面的历代皇帝不但不收拾太监,反而培养太监来对抗文官!
这又是为什么呢?
很简单,为了玩平衡之术啊!
武将勋贵不行了,那就培养太监去对付文官啊!
这平衡之术玩的,有明一朝出的大太监比历史上任何朝代都多,到后面,也不知道这天下到底是朱明皇室的还是太监的了!
不过,这嘉靖倒不喜欢用太监对付文官,他喜欢用文官对付文官。
这平衡之术他可以说是玩的炉火纯青,一开始,他的眼光也相当的不错。
像他选拔出来的“斗将”张璁和夏言虽然都好斗,但却不是那种为了一己之私而争权夺利的贪官污吏。
他们都是那种比较清廉的官员,而且他们的能力也相当不错,所以嘉靖前期整个大明发展的还算不错,甚至还出现了嘉靖中兴的征兆。
可惜,后面他痴迷长生之术,误信了青词“写得好”的严嵩,以致朝纲败坏,贪腐盛行,嘉靖中兴也戛然而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