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9 章(2/4)
因为此时他老人家对王安石是十分信赖,怎会觉得王安石靠不住?
可那时候的苏辙却是正色道——若王安石真是值您信赖之人,微臣辞官也是早晚的事,您又何必犹豫?当年微臣父亲写文章辱骂王安石,如今微臣兄长又与王安石势同水火,您觉得即便微臣为官,能与王安石和平共处吗?自是不能的,与其说有朝一日我与王安石闹到反目成仇的地步,还不如早早辞官!
官家还想再劝,可见苏辙心意已决,便打算按照苏辙的法子先试一试,大不了等着变法一事已定,再请苏辙回来。
回想当日之事,官家仍觉得历历在目:“回想朕这一辈子,可谓顺风顺水,以为王安石会像范镇,欧阳修,司马光等大臣一样对朝廷忠心耿耿。”
“可如今朕发现自己想错了,因南郊祭祀一事,司马光意欲辞官,朕几次挽留,而后即便朕下令不再厚赏朝中官员,但司马光仍是心意不改。”
“王安石几次劝诫,见朕并未回心转意,却在别的方面给那些大臣们将这些赏赐补上。”
“王安石一年俸禄才几个钱?只怕动用的还是朝中银钱或搜刮的民脂民膏,朕知道他想要拉拢人心,却也不是这样个拉拢法……”
至于王安石几次二番妄图说服他变法这事儿L,他竟有些不好意思说。
当然。
就算官家不说,苏辙也能想到。
官家微微叹了口气,道:“子由,你回来吧。”
“朕需要你,朝廷需要你,老百姓们更需要你。”
苏辙正色道:“臣领命。”
这次回朝,他会比王安石当年更加来势汹汹。
殊不知,王安石已在官家身边安插了眼线。
苏辙前脚刚进宫,后脚王安石就知晓了这事儿L。
等着王安石紧赶慢赶赶到御书房时,官家圣旨已下,封苏辙为正二品的参知政事。
王安石如五雷轰顶。
参知政事,就是副宰相的职位,即便欧阳修门生遍布天下,年过五旬才当上副宰相。
尚未到二十五岁的副宰相?
不管放在何朝何代都很是耀眼!
王安石忙道:“还请官家二思,先前苏辙已主动辞官,想必已有归隐之心,大概不能像从前一样为朝廷为百姓效力。”
“更何况,朝中有不少肱骨之臣,他们对朝廷尽心尽力,若见官家封二十多岁的少年郎为参知政事,难免会寒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