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 章 线索(3/4)
韩俨指望不上旁人,也不气馁,继续专心地用竹镊在他踩碎的那堆碎渣里挑挑拣拣,终于拈出来一颗小蚂蚁那么大点的黑色颗粒,小心地放在另一张纸上。狱卒见他额上布满细密汗珠,刚想捧一句“大人辛苦”,就见他将三种证物一一包好,眼里亮得犹如冒火星,飞速起身,头也不回地冲出了停尸房。
狱卒:“……”
“所以说到底是什么味道?”
案发后第九天,驸马府中,裴如凇给深夜做贼一样溜进来拜访的韩俨斟了一杯酒,催促他赶紧揭晓答案,不要再渲染自己是如何明察秋毫在无人注意之处发现关键线索了。
闻禅在旁边听得津津有味,还不时给韩俨捧场:“韩寺丞真是心细如发,火眼金睛,此案能落在韩大人手中,实乃万幸。”
“殿下谬赞,在下也只是比常人灵敏了那么一点,能略尽绵薄之力就好。”韩俨喝了口酒,在裴如凇冰刀一样的眼神里悠然道,“我起初以为那是土块,但忽然从中
闻到了一丝辛香之气(),像是花椒的气味⊙()_[((),所以猜想它有可能是香丸一类的东西,正因其独特,或许能够帮助确定刺客的身份。”
“我请太医署的各位医正帮忙辨别,翻遍医书,最终是一位医工认出了此物,其名为‘地香子’,味甜而辛,近于椒麝,有祛风解表,化痰止咳,健脾消食之效。”
裴如凇:“所以不是香丸,而是药丸?”
韩俨伸出一根手指在他眼前摇了摇:“那位医工能认出此物,不是因为他博学多识,而是他的家乡有一种名为‘百里丹’的土方,即用井水、麦粉、地香子加盐揉成面团,分为小粒,加上特有的白土炒制而成。”
“当地人远行前,家中人都会做些‘百里丹’给他们带在路上吃,据说可以治水土不服。”
把故乡的水土揉成一捧,带在身边,就可以放心地远行百里。然而这寄托着平安和祝愿之意的食物,却最终成了他们客死异乡的证据。
这些明知道自己有去无回的刺客,又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情收下这些家里人做好的百里丹,然后揣着弓箭利刃,千里迢迢地奔赴京城呢?
闻禅轻轻地叹息一声,裴如凇也给她斟了一小杯酒,三人无言地举杯,一起仰头饮下了杯中醇酒。
“那位医工的出身,特产白土的地方,在哪里?”
闻禅终于问出了最关键的核心所在,这也是韩俨为什么会在深夜前来,赶在第一时间将消息透露给这两个原本不应该知情的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