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032 全族北上 昼伏夜出(1/4)
上山的是条小路,不想听那群人期期艾艾的攀交情,梨花扒着树根藤蔓爬到庙里的。
这间庙已经荒废多年,她上次来时,茂盛的荒草盖住了进庙的路,眼下却不同,荒草被人贴地割得干净,一眼就能望到里面的景象。
釜甑等物架在门口,往里是挨挨挤挤的竹席,厚重磨损的棺木。
棺木前,几个老妇抱着许久未见的姑娘泪流满面,“四娘啊,娘以为这辈子都见不到你了。”
“五娘,咱的命苦啊…”
“二娘,都是娘的错,不该把你嫁去那么远的地儿啊。”
久别重逢,大家哭得死去活来,赵广安亦被人拉着哭诉,梨花逡巡一眼,找到赵大壮的身影,猫着腰挤了过去。
赵大壮跪在地上,握着老村长的手,哽咽的轻唤,“爹…”
老村长像睡着似的,许久都没睁眼,赵大壮慌了神,颤巍巍的伸手探向他鼻尖。
“还活着。”赵大壮略微松了口气,问边上埋着头的赵二壮,“怎么回事?”
赵二壮窝了一肚子气没地诉苦,委屈得声音都变了,“被大堂兄气的。”
若是梨花跟赵铁牛的话他不信,可亲弟的话由不得他不信,赵大壮拧眉,“他人呢?”
“进山挖草药去了。”
买回来的有一头牛好像染了热病,拉的粪便像稀泥似的,还有泡泡,跟梨花家的鸡死前一模一样,赵广昌不放心,傍晚就喊人进了后山。
赵大壮直起身要去找人,梨花眼疾手快的按住他,“大堂伯,奔波一路你也累了,先休息会儿吧,总归我大伯会回来,急什么?”
赵大壮扭头,看了眼落在肩头的小手。
梨花十指不沾阳春水,小手最是白嫩,而今却布满了划痕,指甲缝也黑了,估计是给他爹传话跑腿导致的。
他心里不是滋味,“三娘,这几日辛苦你了。”
话音刚落,就见头枕枯草的老村长缓缓睁开了眼,似乎在确认什么,那双饱经风霜的眼左右瞟,明显在找人。
赵大壮欣喜若狂,“爹。”
感觉手里的手在颤,他福灵心至的侧身,“三娘,你四爷爷找你。”
梨花跪过去,“四爷爷。”
老村长嘴唇张张合合吐不出一个字,眼泪却溢出眼眶流个不停,梨花攥起袖子替他擦拭,轻声安慰,“我和刘二叔好好的,没出事。”
老村长心胸坦荡,自觉留她在城里等人这事亏欠了她,梨花心里明白,发自真心道,“我自己要在城里等大堂伯他们的,没有怨过四爷爷。”
赵大壮连蒙带猜也知道怎么回事,害怕老村长自责,劝道,“三娘常年在茶馆,知道怎么应付那些事。”
当即便把地主粮商不得出城的事儿说了,“官差手里有册子,得知我是赵家人,仔细询问大堂弟的去向,要不是三娘教我怎么回话,我们可能都出不来了。”
老村长眼神一震,眼泪都震没了。
赵铁牛亦惊得张大了嘴,“也就说我们昨晚要是没出城的话今天就出不来了?”
他嗓门大,这一嚷嚷,庙里的人都看了过来。
赵大壮放下老村长的手站起,一一扫过众人的脸,决定为他爹说两句公道话。
“青葵县衙门发了告示,家有五十亩田地者不得出城,粮商不得出城,携一石粮者不得出城,抱两只鸡鸭者不得出城,要不是我爹有先见之明,大家伙能带着粮出来?”
他脊背端直,声音振聋发聩,“别说带粮出城,能不能守得住都不好说,有件事你们怕是不知,昨晚好几波人进粮铺偷窃,大家伙要是在,免不了打一架,大人们不怕,孩子呢?”
众人又惊又惧,尤其是老太太,看梨花满身灰扑扑的,颤音都出来了,“三娘,你没事吧?”
“没事。”梨花站直,扒着乱糟糟的头发,平静道,“我和刘二叔去盐铺待了一晚。”
老太太的心这才落回实处,不过嘴上仍埋怨老村长,“三娘才多大点你就留她孤零零的在铺子里,你怎么这么狠心哪。”
“阿奶,我自个儿要留下的,和四爷爷没关系。”梨花不希望大家质疑老村长的为人,“我和阿耶在城里逛得多,知道怎么做。”
“以后不准这样了。”老太太坐在倒了大半的墙边,细针蹭了下头皮,继续缝衣,“给我担心得一宿没睡。”
梨花乖巧的点头,赵大壮继续,“我爹为何会这样?还不是为了族里?有些人不念着他的好,还趁他累倒后挑事,就不怕遭报应吗?”
赵大壮长得硬朗,冷着脸说话时,杀气凛凛的。
在场的人心虚,皆不敢反驳。
还是怕赵广昌得势后报复自己的赵铁牛脑子转得快,率先表态道,“四叔为族里操碎了心,我们都记着的,大堂兄你放心,只要四叔活一天,我们就不选族长。”
刘二跟着帮腔,“要不是老村长让咱提前出城,咱恐怕都得死在城里。”
这话一出,族里人宛若都活了过来,七嘴八舌的表达对老村长的敬意。
首先是二堂爷,“大壮,你爹为族人做的我都看在眼里,别说他活着,他死了也没人越得过他去。”
赵青牛也道,“是啊,四叔待我们晚辈如亲生骨肉,垄地,选种,施肥,手把手的教我们,我们不会忘的。”
“要不是四叔苦口婆心的劝我们逃荒,我们还在村里等死呢。”
一人一句,全是老村长的好话,赵大壮脸色有所好转,“我不会说话,要是哪儿说错了还请大家伙别往心里去。”
“不会。”众人异口同声。
毕竟他们说的实话,这些年,老村长的确为族里做了许多事。
二堂爷问,“接下来怎么打算?”
赵大壮看向梨花,梨花挺起腰板,不卑不亢道,“收拾行李,继续赶路。”
“啊?”抱着亲家痛哭的老方氏两眼发黑,“我们刚到呢。”
梨花凌厉的看着她,“你要是想休息,我们给你腾地。”
在来青葵县的路上老村长就多次强调粮食要先紧着族里人,老方氏这种亲戚,肯定是要往后排的。
赵家众人不敢违抗老村长的意思,自发套车抬棺材去了,妇人们也赶紧擦了泪,卷竹席的卷竹席,抱釜的抱釜,拎锄头的拎锄头。
一众人各司其职,井然有序。
老方氏顾不得身体不适,跟着弯腰卷竹席,趁机套老秦氏的话,“大郎说你们带了粮出来?”
难怪三娘那般镇定,竟是有存粮啊。
她东瞅瞅西看看,视线锁定几个箩筐,“在筐里吗?”
老秦氏斜眼瞅她,“赵家的事少打听。”
说着,从腰间抽出两根细长的草将竹席绑好,“四娘,抱到外面去。”
女儿刚回来,须在族人面前多露露脸才行,尤其是在梨花面前。
等赵四娘接了竹席,她交代道,“我看三娘的竹筒好像没水了,你给她装点去。”
她指着釜边的一个涂了黑炭的木桶,“装那个桶里的。”
梨花还小,喝烧开过的水更好。
赵四娘脸上还挂着泪痕,正要答话,被老方氏抢了先,“我去吧。”
老秦氏蹙眉,“三娘认识你吗你就去?”
老方氏信誓旦旦,“认识,出城那会我头晕就是三娘让她家长工扶我的。”
她不说这话还好,一说这话,知晓实情的赵四娘反倒不敢让她往梨花面前凑了。
她找理由,“娘,你辈分高,三娘怕是不好意思接你的水,这事还是交给我吧。”
赵四娘抱着竹席出去,很快空手折回到梨花跟前,“三娘,竹筒给我,我给你装水。”
刚和赵广安说上话的梨花下意识摸向腰间,手刚碰到竹筒,赵广安就一把抢了去,“没水了?阿耶给你装。”
梨花看向赵四娘,后者略显局促,手指着背后,尴尬道,“那我…我忙其他了啊,三娘你有啥事叫我。”
梨花知道她有意讨好自己,善意的笑了笑,注意到她草鞋磨得毛毛糙糙的,温声道,“族里牛车多,待会你带着孩子去车上坐会儿。”
赵四娘感激一笑。
这话被老方氏听了去,赵铁牛他们刚套好车她就爬上去坐着,甚至还极其嚣张的说,“三娘让我坐的!”
赵家众人眼里,三娘的意思就是老村长的意思,因此没人反驳,可赵铁牛是个例外。
他讽刺老方氏,“三娘让你坐地上吧!”
这辆车要放老太太最宝贝的棺材,怎么可能让外人坐?他哼哼哧哧的把人拽下车,“其他地待着去!”
老方氏没见过如此蛮不讲理的赵家人,扯着嗓门就要骂人,赵铁牛深吸一口气,恶狠狠威胁她,“不走我揍人了啊。”
三娘心思通透,怎么可能看得上老方氏这种人,赵铁牛问隔着两头牛的刘二,“三娘同意四娘婆婆坐车了?”
“怎么可能。”刘二喝了半碗鸡汤就出来套车了,他屈着膝,背朝着两人,“三娘只让赶路累了的赵家姑娘坐车。”
老方氏暴跳如雷,“你胡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