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 章(2/2)
“叫上洛春,随我去一趟那医馆。”徐氏吩咐道。
···
“夫人,你看我写的对么?”
苏家药堂里,苏鸾儿正在查验新收过来的药材,一面查验,一面教两个十来岁的女童认药材、写药名、记药性。
这两个女童识得些字,父亲原是个书生,因多年卧病掏空了家底,近来又因弟弟生病,无力抚养她二人,原是将她们卖与人牙子的,恰巧被去买奴婢的苏鸾儿撞见,便领了二人来。
苏鸾儿看过,见二人写的工整认真,都无错处,正要夸上几句,忽觉胃中翻腾,忙跑出去捧了痰盂来吐。
两个女童也乖巧地跟过去,一人轻轻拍着她背,另一人则端着茶水给她漱口。
“夫人,要不去看看大夫吧?”郁金说道。
丁香笑她:“夫人自己就是大夫,还看什么大夫?”
苏鸾儿虽有呕感,并没呕出东西来,且很快就好了,漱过口,继续教她们辨认药材。
郁金看苏鸾儿一会儿,问她:“夫人,你是不是怀小弟弟了?”
她记得母亲怀弟弟时就会这样毫无征兆的呕吐,又总是吐不出东西,一日里反复好几次。
苏鸾儿微微一怔,下意识左手搭去右手腕上诊脉,片刻后摇了摇头,说:“没有。”
她也是糊涂了,明明前两日才来过月事,虽来得很少,时间也短,一日就结束了,大概是她这段日子太过劳累的缘故,绝无可能怀孕,她竟还多此一举去诊脉。
“那为什么你会吐呢?”郁金不懈地问。
苏鸾儿便耐心同她讲解干呕的多种病因。
忽听当当敲门声。
“今日休息,谁会来呀?”丁香奇怪地嘀咕着,已经勤快地跑过去开门了。
“先问问是何人。”苏鸾儿嘱咐道。
虽说这里临近御道,扯嗓子一喊就能将巡行的卫队召来,不必太过担心有不轨之徒,但院中连个壮胆子的男人都没有,还是应当小心些。
“夫人,那人说她叫洛春。”
丁香守在门口,并未开门,只是对苏鸾儿喊,听她说了开门才拨开门闩放人进来。
来人却不止洛春,还有徐氏和洛嬷嬷。
苏鸾儿微微愣了下,仍是将几人请进了房内。
“那两个丫头是新买的?瞧着是挺聪明伶俐,但就是年纪小了些,怕还得你费心照应。”徐氏状似闲话家常地说道。
苏鸾儿没有接这话,直接问:“王妃娘娘来此有事么?”
徐氏虽笑着,眉眼之间总似有一股冷厉,看着苏鸾儿说:“我想呢,洛春毕竟跟着你两年,你也教会她许多药理,往后行医,你一个人总归忙不过来,那两个丫头又实在年纪小,恐怕帮不上忙,不如,就叫洛春还跟着你。”
竟是给她送帮手来了。
苏鸾儿向知徐氏话不一次说尽,洛春必不会白白给她,遂并不接话。
徐氏又命洛嬷嬷拿出一锭五十两的黄金,“你这医馆地段好,院子也大,想必花费不少,若是仓促转手,怕要亏损一笔,这金子就全当是你的补偿,还有你回乡的盘缠。”
原是赶人来了。
苏鸾儿没有接话,慢悠悠喝了一口茶,才站起身道:“我的事,不劳王妃娘娘费心了,若无其他事,便请回吧,我这医馆刚开张,很忙。”
眼看着东主有了送客的意思,徐氏这般身份,哪还能赖下去,也站起身来,脚步却没抬,敛了笑容,沉目看着苏鸾儿,过了片刻才离去。
洛嬷嬷晓得王妃没有达到目的,待送徐氏在牛车上安顿下,寻了个借口带着洛春折返回来,欲要再劝劝苏鸾儿。
刚踏进门,便听见有人干呕。
就见苏鸾儿扶墙站在西南角,一手抚着心口,不住干呕。
洛嬷嬷是过来人,洛春又懂些医理,两人不约而同就想到了一处,忙跑过去一面给人顺气,一面打量她小腹。
“夫人,您是……”洛春试探地询问。
“没有,只是最近太累,心火又旺罢了。”
苏鸾儿面色、语气都很寻常,没有刻意隐瞒的痕迹,洛嬷嬷和洛春虽有怀疑,却不好再问。
“夫人,这长安城里不好谋生,您就听句劝,安安稳稳回乡去吧,五十两金子,在长安城可能随随便便就挥霍了,在锦官城,够您这辈子吃喝不愁了。”洛嬷嬷劝道。
苏鸾儿漱过口,对洛嬷嬷摇摇头,“我不能回去,至少现在不能回去。”
她这些日子始终忙碌,不肯叫自己有一刻的空闲,旁人看她是在为生计奔走,可她自己清楚的很,她在逃避。
她不愿想起黎烨,不愿听旁人对她问起黎烨。长安城里风言风语虽多,但也就是背后私议,她听不到耳朵里。
可若回到锦官城,师父、乡邻、亲友故旧,都要来关心她的近况,有人真心,有人假意,她不想一次次被人追着问,为何黎烨没有陪她回去,为何黎烨要休了她?
她宁愿在繁华的长安城里,无人问津,让日月交替、寒来暑往,把今日一切裹挟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