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张士诚的“蜗居”心理(2/4)
再者,苏择东的底下功夫也做得很足,酒楼内大多官员都喝跟他过,且都喝不过他,也拿过他给的打点费,而且每个月都是成倍增加,所以他们就敢跟那几个亲信对着干,十几个人三言两语就将他们的话给浇灭了。
等大局已定后,项锋就在酒席中途离场了,与他一同离开的还有张士诚的那几个亲信和张士德,自然他们成为张士诚的亲信后,哪里还吃过这种苦头?看来吴王是有意思压压他们的锐气啊。
不过他们也不怕,毕竟还掌握着项锋这枚棋子,再者说了,他们在军队中还有一定的势力和威望。
走的人是都知道这结果的,自从昨天苏择东进到王府上的那一刻,他们心中就猜到了可能会有这一次结果了,因为项锋口中的苏择东是一个油嘴滑舌的家伙,没有什么真本事,也就是靠着教派中的势力才能在高邮城内立足。
至于东振公司为何赚得钱方面,项锋却有意的回避这个话题,只是说决定跟明教的势力有关,极有可能是强买强卖,甚至是谋财害命!
那几个亲信听到得到这个消息后,既是愤怒,也很是高兴,愤怒的是因为项锋把谎话说得太真,把真话掩藏得太好了!
高兴的是就算自己做得太过分,纵容部下强抢民女,私拆民房,如果有反抗的就将别人一家人全部以叛乱的名义斩杀,还借助项锋这一层关系,在泰州、高邮等地合资购买赌场、酒楼等风花雪月的地方,所用的钱全部都是预支的军费和税收,不够的再跟当地官员和项锋要。
当地的官员每每被那些有穿着起义军的戎装来要钱的,都知道他们是张士诚的那几个亲信派来的,所以既然出师有名了,他们在超额收取赋税的时候,也想着自己再捞上一笔!
则官方要的赋税可能只是一两银子,亲信们就加到一两六钱,而当地官员实际征收的则为二两银子!反正只要比元朝廷收取的少一钱就是一钱,少一个铜板也算是少,那为何不多收些呢?再者说了,做了吴王的张士诚,能不知道自己底下这帮人在做什么小动作吗?
既然代表着法和道义、天意的吴王都睁一只闭一只了,那他们的亲信的话就代表着道义,代表着法,则就算搜刮得再多再厉害了,官员们也都是听从其亲信们的道义、法来办事情的,根本没有任何后顾之忧!
再者说了,他们浙西当官的很大一部分都是元朝的官,招安之后还在原地当着官,所以都有一定的威望和手段了,则之前怎么做,现在就怎么做,只是服务的对象不同了,交钱时候腰板也能挺直了,不会再被上级打骂成狗了,所以就要坚决、坚定地完成上级的任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