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小说 > 篡唐 > 第廿二章 都棱镇(三)

第廿二章 都棱镇(三)(2/4)

目录

“王爷以为,李唐善战者有几人?”

李端道:“人言李唐善战者,必首推王爷。

其实,秦王亦为善战之人,却因种种,被王爷压住了风头。如今。朝堂上太子已站稳脚跟,秦王欲效前朝旧事”必取兵权。然则。秦王欲取兵权,资历尚显不足。虽说朝廷定鼎关中时,秦王曾立下汗马功劳,但除了与刘武周之战外,其余几战乏善可陈。

浅水原,先败后胜,终究有败笔藏于其中。

所谓攻取兰州的功劳,实际上也是一个运气。错非薛举病故,焉有秦王之胜?”

这言下之意就是说,李世民不是薛举的对手。

之所以能取得胜利,倒不如说是他的运气好,如果薛举不死,这胜负尚未可知。对此,李言庆不置可否。

“其二。秦王虽攻取洛阳,然则首功当归王爷。

加之王世外强中干,并未几王获胜,然则却未使天下人真正的信服一一“※

这也是秦王一直落于下风的主要原因。

秦王欲争锋,必壮其功勋。其战功不显,则声名难立。声名不立。则无望夺嫡。药师为秦王谋。必先为其谋取功勋。不过这绝非药师计策全部,以臣之见,药师真正的妙笔。是在其第十一策。而这一策。想必王爷也看出来了一些端倪。”

李言庆沉吟片刻,轻声道:“是把我赶出长安吗?”

李端连连点头,“长安之困局,在太子与秦王;而太子与秦王之争。则在于王爷。

陛下锤意太子,却又不免忌惮太子权柄过盛。

难道他不知道秦王之心吗?呵呵,之所以容忍秦王,就是希望以秦王。牵制太子。

陛下谋略过人,深知帝王之术。太子知道,秦王知道,包括药师也是心知肚明。王爷在长安,则秦王必受压制;秦王受压制,又何来这平衡之说?况乎王爷战功显赫,声名过人。陛下也需要寻找机会,将王爷调离长安,以达成其平衡之道。

所以,药师这第十一策二就是制造机会。令陛下可以名正言顺,将您调离长安。”

李言庆恍然大悟!

“如此说来,平梁十策所为者。就是这第十一策?”

李端笑道:“王爷您想。把您调离长安容易,可调去何处方可?

中原,可说是您一下来的根基;哦蜀,实家与您关系密切;哪怕是把您调去北疆,也无法消除您在长安的影响力。同样,若真将您调去北疆,只怕会令天下士子心怀不满”一个合适的时机,一个合适的地方,一个让天下人无话可说的借口!这就是药师的第十一策。岭南和中原远隔千山万水,只需三五年,足以令王爷声名渐渐隐去。到那时候,哪怕王爷再回长安,也无改这大局”

李言庆不禁连连点头,露出沉思之状。

李端说:“不过王爷也不用太过于担心。

以臣对药师的了解,药师设下此句,又何尝不是对王爷您的一个考验呢?”

“你是说,”

“药师这个人,不好权谋。却不是不知权谋。

他的眼光很毒辣,远非臣可以相比。以臣对他的了解,他这个人也颇明平衡之术。”

有些时候,有些话,是不能说的太过于明白。

李端清楚这一点,李言庆同样明白。

明白平衡之术?

穿了,就是说李靖不是那种喜欢把事情做的太绝的人。

或许他用兵凶狠,但却不代表着李靖的处世之道也是如此。仔细想来,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的时候。李靖并不是非常出彩。甚至保持沉默。相反,当时真正起关键作用的人,是房玄龄、杜如晦和长孙小无忌三人。甚至可以说,李靖在玄武门之变的时候,并没有旗帜鲜明的表明他的立场,,

他在考验我吗?

李言庆想明白了这一点后,顿时感到心情愉悦。

李靖,对我设了一个局。

但如果我真的破了这个局,想必会使李靖心里发生一些变化。

“老沈,李药师既然已经出招了。那我若不做出应对的话,岂不是让他看轻了吗?”

有些话,李言庆可以说,但有些话,他不能说。

即便是面对沈光这么一个忠心耿耿的老伙计,他也只能说出个三分真心话,,

“可目前这局势,似乎没那么容易破解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美漫哥谭没有蝙蝠侠 火影:刚当海贼王,我重生成佐助 医仙之纵横无敌 村野小神医 以暴制暴,从暴君杀成千古一帝 出国后,我带回光刻机能一等功吗 我以道种铸永生 古仙传说 盘龙之亡灵主宰 末日进化:开局捡到一个美女丧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