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潼关大战(11)(2/4)
除了女真本族战士,还有十几个契丹、渤海、汉人万户,总数达二十万人地大军,由河东、河北各路,形成了一个硕大的钳形包围圈,其中,以几近全部的契丹和渤海、汉军加上大部地女真战士,在潼关外形成了强大主力兵团,给了关陕境内宋军绝大的压力,迫使对方一定将主力集结到潼关。
而与此同时,由各族精锐骑兵组成的河东方面,由用早就准备的大量皮筏子,强渡黄河,突袭长安。
这个战略,经过仔细的推敲考量,绝无瑕疵和纰漏。
正面压力的庞大,迫使宋军必须得以主力来应对,甚至主力齐集,在早有准备的金兵面前,也不能确保万全。
而主力齐集潼关,则关中必定空虚。
这样的做法,只有一个不足,就是赵桓可能提前逃走。
这也是金国上层的最大担心。对宋朝皇帝的逃跑功力,在去年完颜宗瀚追赶赵构时,早就有所领教。
赵构自扬州奔逃,至建康,至临安,然后逃到海上,金兵搜山捡海,却连赵构地毛也没捞到一根。而金兵不耐南方气候水土,只要一退,赵构以皇帝的身份卷土重来,则又尽复失土,重新恢复于金兵的对峙态式。
正因如此,在布置河dōng • tū进的兵力时,放弃了所有的攻城器械等辅助设施,务求要将赵桓堵在长安城里,若是对方溜的太快,则纯骑兵追赶起来,也很有可能让赵桓根本不可能立脚,甚至在途中被追到。
至干赵桓会不会如富平一战时那么勇猛,却并不曾列入金人的考量之中。
富平战时,宋军主力齐至,赵桓又刚从北国逃回,是以有亲征至军中的举动。甚至有不少女真贵族认为,以赵桓以往的表现,富平一战时,很难说是自己愿意,倒是极有可能刚到宋朝,大战一触即发,临危之际,被前方地大臣和将军迎入军中,而以赵桓当时的尴尬局面,也不得不同意这样的处置。
现在,赵构已死,赵桓独大,他势必会惜身保命,以自身的安全为第一要务,怎么可能会与敌人死嗑到底。
正是怀着这样的心思,刚刚到长安城下的女真将领,看到城头的守备并不森严,商议过后,便决定开始进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