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庖丁解牛十字撩阴刀(3)(4/4)
秦王握着筷子,低头拌面。
臊子面必须搅匀了才好吃,否则三两分钟后下面的面条就坨住了,变成一整个面疙瘩。
筷子在手,秦王又是距离赵天子最近的,两人之间的直线距离只有两尺不到。他若出手,才是保险系数最大的。
嚓的一声,连城璧的左手离开了腰间,但拳缝里已经露出了包银嵌玉的短刀刀柄。
我一下子咬掉了木签上的其余四块肉,五指轻搓,回味着“十字撩阴刀”的最精妙手法。
现在,我跟赵天子并排坐着,木签由下向上反刺,正好插入他的胸口要害。
这种状况下,只要我们三人动手,赵天子必死。
换句话说,赵天子等于是找上门来送死。
面拌好了,秦王也低头吃面,同样把头顶要害暴露给对方。
我不期然想到这样一个问题:“shā • rén是为了什么?”
惊退过街天桥上那些人的时候,我向秦王辩解过,滥杀无益。
秦王也驳斥我,shā • rén可以立威,自古至今,天下英雄都这样做过。
那么,如秦王所说,shā • rén可以立威、扬名、报号、传檄天下。
如果此刻杀了赵天子,而赵天子的人又反杀过来,我、秦王、连城璧不能全身而退——之后,我们又获得了什么?三条性命葬送于解放桥北家乐福而已。
我们不是刺客,首先要考虑活下去的问题,就连那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事也不能做,更何况是“三命抵一命”。
看古籍时,历史上很多评论家说过“诸葛一生唯谨慎”这句话。其实,这句话貌似有憾,实则是对诸葛武侯的最高赞美。谨慎、不冒险、欲进先退、欲扬先抑、从不冒进、不求大胜……这些全都是诸葛武侯传下来的战略战术、战斗经验。
shā • rén,是为了好好活下去。如果shā • rén之后,shā • rén者立死,那就是同归于尽的作战方式,甚不可取。
我望着连城璧,轻轻眨了一下眼睛,把木签子放下,拿起第二串烤肉。
两支签子切换之际,我已经完成了对整个战局的深度分析,猜透了秦王此刻心中所想。我们都懂得,不求速成,只求小胜,如果赵天子乐意狷狂嚣张,那就任他去吧,犹如太极名言——他狂任他狂,明月照大江。
当下,现场唯一的变量就是连城璧。
她是秦王的女儿,不甘心父亲受辱,哪怕是别人对于秦王的小小不敬,都会令她产生shā • rén的冲动。
“这肉太大了,不好咬。”我说,然后探身向前,握着她的右拳,“小刀借我用用?”
连城璧咬了咬牙,右拳一挣,但却被我牢牢握住。
“小刀借我。”我坚决地说。
连城璧涨红了脸,挣脱不开我的手,负气一甩,任由我把小刀夺过来。
我用那把锋利的小藏刀把签子上的烤肉一切两半,用筷子夹给连城璧。
“肉要趁热吃,凉了,吃下去也消化不了。”我说。
其实我很清楚,赵天子就像这刀下的烤肉,杀他的时机稍纵即逝,再若冒险强杀,只会产生无穷后患。
在这一对局中,秦王稳坐中军帐,始终洞若观火地把控节奏,没有令局势失控。
这种“大石镇古桥,八风吹不动,山雨晚来急,野渡舟自横”的大局观,确实值得我学习。
(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