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筹备(1/2)
熬了许久,过分寒冷的冬天才悄悄离去。
织女镇和东小庄有存粮在,日子倒不至于太过艰难,而周边村落甚至明州城已经有饿死人的事发生。
木槿听到四面八方传来的坏消息,心中愈发清楚天灾不会轻易结束的事实。
如今的明州城遭灾的模式与当年西边闹灾的轨迹差不离,都是从收成减少到几乎颗粒无收再到后面出现灾民。
当初他们在西边,尚且可以选择逃荒、选择来到南边谋一条生路。
章阳府却是出了名的富庶之地,当所有人以为即将安顿在章阳府和明州城之际,灾荒却再次打破他们的幻想。
多么熟悉的剧情、多么熟悉的节奏,可惜木槿再没有旁的去处,周遭到处是人间地狱,压根找不到所谓的世外桃源。
不过春天倒来的格外早。
春天到来时,灾荒已经十分严重,织女镇和东小庄都遭遇过不止一次劫掠,富裕的乔掌柜甚至被吓到闭门不出,幸亏东小庄都是在尸山血海里拼杀下来的,多少有几分应对贼人的经验,勉强保住了自己的粮食。
过年在宗祠祭祀时,就有人同里正感叹“当初东小庄那群人搬过来时,我只当咱们身上又多了层包袱,往后的日子说不准没法安生,谁晓得多亏了他们咱们才把命给保住,唉”
是啊,当初织女镇没人欢迎车队在此定居。
他们不曾同灾民打过交道,却多少听说过灾民的事迹,且织女镇乡民世代居住于此,并不想接纳外人。
乡民们对东小庄抱着强烈的排斥心理,后头两边关系缓和些,大伙照样不把东小庄当自己人。
等真正的灾年到来,隔三差五就有人去织女镇抢粮食,多亏有东小庄的帮助和指点,织女镇方能毫发无损挺过来,没有东小庄众人,织女镇的粮食早就被抢走好几回了,哪还有如今的安生日子。
里正道“他们中间有几个壮年汉子做过衙役,到底有几分功夫在。”
几个月前听闻织女镇有大刀,童生老爷又同他解释族里几个男丁在西边做过衙役,里正是抱着半信半疑态度的。
相处快要一年,里正再怎么愚钝也能看出东小庄的汉子虽然体格强壮,但都是老实本分人,里头不乏谈吐斯文之人,想必从前就是富裕人家,做衙役也是使得的。
接着,里正严肃道“东小庄帮了咱们这么多回,你们千万不可对外人提起他们的事,就算跟亲戚也不成,否则我让你好看”
最开始发现东小庄有刀的时候,里正就嘱咐过,今日再听他说起,乡民们哪有不应的道理。
人家织女镇对自己尽心尽力,他们怎么会想不开把织女镇的秘密说出去呢。
倘若东小庄的大刀真被官府收回去,再遇见敌人,自己说不准要跟着遭殃
在乡民们眼中,东小庄的大刀除了保护东小庄众人,同样能照扶自己。
好些走投无路的人在冬天被冻死、饿死,即使春天到了,气氛仍未缓和,大伙兢兢业业守护自己的家园。
今年春天倒不像前两年寒冷又漫长,三月份就已经回暖。
有粮媳妇在木槿家干活的时候,跟旁边的妇人感叹“求老天爷开开眼,千万别再有灾荒啦,否则就是要把俺逼死啊”
好在春天没有任何继续干旱亦或寒冷的苗头,织女镇里茶树、桑树皆冒出新芽,给人们带来了久违的生机。
木槿亦按照从前约定的说法雇佣妇人们养蚕。
从养蚕到抽丝再到纺织需要花费好几个月功夫,三个步骤的时间几乎是错开的。
因此,这段时日来木槿家干活的只有先前约定好负责养蚕的六个妇人,她需要按照约定每日付给干活妇人十五文铜钱。
决定工钱时,木槿着实犹豫了许久。
明州城里就有富户专门雇妇人干纺织刺绣之类的活计,每日的工钱从十文到四五十文不等,主要根据妇人技艺的娴熟程度而定。
技艺娴熟精湛的妇人,每月能到手好几两银子,手艺差点的每日或许工钱连十文都拿不到。
而且这是明州城里的价钱,来到织女镇之后的人工成本只管更低。
木槿抱着长远发展的打算,短时间内不准备给大家涨工钱,于是便将它定在了每日的十五文铜板。
除却工钱,另有买桑叶的支出。
她在春天来临之前将家中房屋全部收拾出来,除却充作起居室的里屋,其余四间正房皆用来养蚕。
然而养殖量看着多,实际能纺织出来的丝绸有限,别说四匹丝绸的量,两匹丝绸都没办法凑足。
今年必定亏本不假,然而亏本程度必须在自己的可负担范围内,木槿不打算拿银子去填无底洞,因此,她果断继续扩大养殖规模,打算用大规模养殖收回买织机的银子。
木槿不光把自家剩余四间正房并偏房挤出来养蚕,还跟王李氏王宝山商量着把他们东边一排偏房收拾出来。
王宝山和王李氏都盼着自己闺女能做成这门子营生,好歹可以养活自己和两个孩子,他们对木槿的做法再支持不过了。
收拾屋子时,周氏跟在木槿后头支支吾吾。
去年周大山去世、周母疯掉,她娘家发生的事实在太耗费心力,周氏便没有跟随同村的妇人过来学手艺。
待娘家的事略稳定,周氏借帮忙看顾孩子的名头过来听陈寡妇教手艺。
即使木槿和周氏发生过不少龃龉,依旧不得不承认周氏是个极能吃苦的妇人,她的做法颇像此时没有条件念私塾却渴望读书男童女童,借助所有的条件学东西。
周氏当然比不上打一开始就跟着学的人,不过她愿意下功夫死学,倒不能说是张白纸。
木槿问道“嫂子,你可有事要说”
周氏这才吞吞吐吐开口“妹子,你还要不要接着招人啊,你瞅瞅我行不”
迎着木槿上下打量的目光,周氏心中极其忐忑。
木槿倒愿意让周氏自己赚钱,不光因为她可以给自己带来利润,而且得来的银钱还可以给家里带来进项。
木槿问她“嫂子你想做哪样活计”
众所周知,她这里的活分成三份,分别是养蚕、抽丝和纺织,前两个的技术含量低、赶上农忙时节能够互相替代。
纺织却不同,纺织需要织布娘子花费大量精力,并非单纯的力气活。
周氏几乎没有思考就回答“要不我同她们一起给你养蚕”
周氏最不怕吃苦,虽说养蚕打扫屋舍、搬动物件十分频繁,但对农家妇人而言压根不算什么,周氏觉得自己指定不会拖后腿。
木槿直接拿出之前剩下的丝棉和织机让周氏尝试。
她千挑万选选出十一个绣娘,是打算花大力气培养她们的,如果往后当真能盈利,还会继续提高绣娘的工钱,周氏到底是嫂子,如果她能力过关,木槿乐意做这个顺水人情。
周氏坐到织机前头,她的确会织布。
周家自来贫苦,靠铁锤他们跟着车队打土匪才拥有银子和粮食,当初为了填饱肚子,年纪尚小的周氏没办法干太多农活,五岁上下就跟着周母织布赚钱,她的基础比东小庄大部分妇人好。
木槿看她纺出来的布料,在十一个受过训练的织布娘子里头仍算不错的。
她说“我看你织布的活计做的不错,不若跟着有粮嫂子一道织布,如果往后真能做起来,进项总归比干粗活多。”
周氏却有犹豫“我只跟着学了几日,从未碰过绸缎这等珍贵物什,只怕给你添麻烦。”
周氏清楚绸缎有多珍贵,去年冬天妇人们聚在木槿家学手艺的时候,她不过边帮着王李氏哄吉祥如意边听,总觉得漏下些东西。
倘若木槿要她织布,周氏一话不说就会同意,就算出了漏子也不怕,然而丝绸珍贵,即使是极小的疏漏,照样会影响整匹丝绸的卖价,周氏哪里敢胡乱尝试。
木槿“如今刚开始养蚕,还有好几个月才织缎子,你闲下来正好在旁边看着,总能学会。”
木槿又跟她强调学的时候必定耽搁时间,她不会付给周氏工钱。
周氏哪里敢要工钱,赶忙答应下来,只说自己会跟着麒麟他娘好好学。
木槿强撑着精神去门口卸桑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