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算账(1/2)
沉浸在重新拥有房屋喜悦中的人们忽略了古怪的天气。
眼下接近五月底,比刚来到织女镇时暖和些。
当初气温零下十好几度,现在应该在零度左右,这是木槿通过结冰与否判断出来的。
即使在北方,寻常年份在五月也有十几二十几度,而南方却只有零度左右,不免让人多想。
另外,因为气温过低的关系,不光没有办法种植粮食,连茶树桑树也没有办法正常生长,周边光秃秃了无生机。
织女镇的女人们用手里存下的丝线纺织丝绸。
除却达官显贵有余力用丝绸之外,普通百姓没几个能用得起,纵使丝绸不如灾荒来临之前好卖,然而能多个进项总归是好的。
而男人们,则忙着修整家里的房屋、牛车、家具之类,他们都是勤劳的农家汉子,没有活干时,心里总归不大得劲。
同样,在族人们搬进新居的次日,王宝兴将各家各户的人叫到他家去。
王宝兴家里的房屋与族人们没有两样,只不过他家有两个院子。
前后各五间砖瓦建造的正房,前头由他老两口并幼子崇运居住,后面则住着崇远夫妻并几个孙辈。
跟他家人口差不多的人家真不少,家里十来口人住起来难免拥挤,甚至会出现十三四的儿女跟爹娘挤在一处睡的场景,但对于节俭惯了的族人们而言,能用砖瓦建造五间正房就需要花费许多银钱,他们可没有那么多精力多建。
木槿记得轮到她家盖房时,青砖被码得整整齐齐堆了半个院子,光砖瓦钱就要花费许多。
砖瓦加上门窗并许多杂物,建座宅子需要花费十几两,若精细些,二十来两也是有的,所以很多人并不想多花银子。
单靠他们耕田种地,够全家人吃饱已经十分满足,攒上半辈子都不一定能攒出那么多银两来。
思虑过后,族人们仍旧只建五间房,实在不行就六间放在一排。
人们来到族长家,忍不住四下打量。
嗐,这不和自家没差别嘛。
没有桌椅,王宝兴将个箱子放在大石头上,格外显眼的银子全堆在了上头。
那是他去城里置办砖瓦时特地在银庄换来的。
当初给大家分完之后,王宝兴手里剩下八个金锭子并三个银锭子,统共八百三十两银子。
在江梁城给两个百户送礼加上过路费就花掉一百三十六两,后面又给郑把总送了百两银子,短短几个月花出去二百三十六两。
另外,当初卖粮食的银钱也放在了王宝兴身上,有五百六十两,他不停拨算盘对账,如此下来他手里还有一千一百五十四两银子。
在钱庄里用金子兑银子还花掉十几两,眼下剩余的银钱大约有一千一百四十两左右。
旁边有人提醒他“族长,你在山上说过”
他打土匪时受过伤,虽然不如冬生严重,然而在路上连个养伤的地方都没有,只能硬捱,身子到底不如从前硬朗。
当初族长曾对他们说受伤的人可以多分些银两,许多人牢牢记着呢。
王宝兴给包括二虎子母子在内的二十六户人家每家分掉二十两,他手里剩下六百二十两。
剩下的银子按照约定分给了受伤的八个人。
队伍里人人欢喜。
重新得到族长分的银子,正好可以填补建造房屋的窟窿,一个来回下来,自家相当于没有花钱。
将银子分完之后,还有粮食的账需要算。
先说王宝兴和王宝山在王家村里借出去的粮食,王宝兴借出去四千斤,王宝山借出五百斤,总数当真不少。
此外,路上前前后后招待官兵就用去七袋子粮食,皆是王宝兴先垫上的,族人们可不能赖账。
王宝兴对二虎子母子说“二虎子,你家不用出这个粮食了。”
碰见粮食是在找到金银之前,王宝兴舍不得多给二虎子娘俩粮食,差不多分给他们上千斤,照如今的形势,接下来还有好一段动荡的日子,眼下不用二虎子娘俩出粮食,正好免去将来接济他们。
因为当初借粮食时,众人家中人口不同,借来的粮食数目同样不同,自然需要给每家单独算账。
王宝兴家能收回来四千好几斤粮食,王宝山家本来能收回五百斤,中间又要扣掉招待官兵用的粮食,大约能收回四百多斤。
族人们在即将饿死的关头受族长和四伯接济,感激尚且来不及,尤其自家拥有足够的粮食,所以半点赖账的心思也无,皆老老实实把该还的还掉。
等将账目理好,王宝兴又提起细娘等人。
分银子这种事太过私密,他只叫了车队里的人过来,细娘以及二牛几人皆没有知会。
细娘和另外五个同伴,也建了房屋,不过她们没有银钱买砖瓦,只盖茅草房。
土坯制成的房子不如砖瓦房坚固,下面尚好,房顶上若没有砖瓦,恐怕会漏雨。
加上南方多雨季,肯定不能住漏雨的房子。
木槿本就对细娘等人充满同情,在买砖瓦时便与王宝兴提了嘴“后头两个月她们也出了不少力气,既然我们手里有银钱,不如替她们出了瓦钱,我总怕下雨时出事。”
她之所以如此说,另外有个缘故。
自打得来那么多粮食之后,不让它从牛车上掉下来就需要花费很多心思,遇见难走的道路,往往需要很多人在后面推,细娘她们以及二牛着实帮了不少忙。
在如此也算报答他们了。
加上屋顶使用的瓦砾与建房子使用的砖块相比,数目更少、不用花费太多银钱,所以木槿才会提出这个建议。
王宝兴不过略加思索就同意下来。
细娘她们六个人共同经历过死亡的威胁,感情比亲姐妹还要深厚,又怕再受到欺负,六个人合计之后索性住到一处,倒便利许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