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起风(2/2)
王宝兴会做人,将对方的家底都快给摸透了。
从章阳府到明州的路途很近,不到十日就能抵达。
若道路再平缓些,耗费时间只管更短。
王宝兴在郑把总处打听到明州富庶的原因。
相比于南方其他地方粮食自给自足之余还能充实朝廷的粮仓,明州所产粮食勉强够人们吃用罢了。
产粮少和明州有些地方多丘陵山地,大规模种植茶树有极大的关系。
若料理得好,倒能换去不少银钱。
郑把总道“这两年正值灾年,明州日子不好过,但再过几年保准能富裕起来。”
王宝兴会做人,然而他骨子里还有读书人的清高,人家都说士农工商,他是排在第一等的“士”,所以倒不怎么看得起卖茶之人。
在王宝兴看来,老实积累土地财产多卖粮食才是正经事。
后面竖起耳朵听他们讲话的木槿却上了心。
假如穿越成男性还好,既可以读书科举也能努力赚钱买地做个小地主,日子甭提多滋润。
然而她穿越成封建时代地位低下的女性,虽然底层女性不至于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可照样受到很多束缚。
如果继续靠土地过活,那么她下半辈子只能老实再嫁或者在娘家过日子,和这个时代的大多数女人一样把希望寄托到儿子身上。
木槿希望自己将命运的缰绳紧紧握住,而非托付于他人,否则太像无法dú • lì生存的寄生虫了。
越贫穷、对传统粮食耕种依赖性越大的地方,女性的地位就会越低微,因为传统的耕种劳作需要下大力气,天生力气比男性小的女人无疑处于弱势。
若想作为dú • lì的人而活,就必须靠近城镇,周边最好有种茶树、桑树的经济作物,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出自己的能力。
木槿当然不敢跟王宝兴说真实想法。
她劝王宝兴“官爷也是替我们着想,大家手里有银子不假,却总不能世世代代靠那点子银钱过活,眼下能赚到银钱把日子过好就成。”
她特别怕王宝兴去跟人家要求换地方,所以提前给他做心理建设,王宝兴头脑灵活,想必能清楚一个富庶安稳的地方对于车队里的穷苦人家有多友好。
毕竟不是人人都像他一样属于小地主阶层。
说话间,外面竟刮起大风。
有个瘦到只剩下骨头架子的小女孩差点被吹起来,得亏她爹娘及时拽住。
周边是荒芜的农田,根本没有地方躲藏。
官兵们让众人在小树林子停下,里头有几十棵树,能够为瘦弱的人们遮挡,像方才那个小女孩般瘦小的孩子总算不用担心被吹走。
随着大风的到来,寒冷同样有加重的趋势。
异常的天气不断发生,即使处于南方,冬日照常很冷,恐怕有零下十多度,而在大风到来之后,外面只管更为寒冷。
木槿的伤口没有好利索,抵抗力难免下降,后面居然断断续续打喷嚏流鼻涕。
她服下感冒药才稍微好些。
王李氏希望能有块姜,在能冻死人的天气里,喝上碗暖暖的姜汤甭提多舒坦。
奈何大伙的葱姜早在江梁城就彻底消耗完,王李氏即使再渴望,也只能干想。
大风将人们的衣袖吹得四下飞舞,即使隔着口罩和围巾,木槿都能感觉脸上被风力带来的刺痛感。
眼见没办法继续赶路,官兵们决定停下,等明日再说。
林子里不好生太多火,木槿她们便让各家拿出粮食放在两个锅里炖疙瘩汤,到时候大伙一块吃。
王宝兴吩咐做饭的妇人们再多支几个锅。
“官爷们路上实在太辛苦啦,大冷的天,我让族人们煮了些疙瘩汤,还望官爷们莫要嫌弃,赏脸一道吃用吧。”
普通兵丁根本吃不饱饭,外头的天又如此冷,听见有人让自己吃疙瘩汤,十分麻利地带上饭碗过去盛。
一共支了五个铁锅,勉强给每人盛上碗。
王李氏她们忍着心疼继续和面做疙瘩汤,那群人饿了好久,一两碗饭根本吃不饱。
等官兵们吃饱喝足,木槿等人才终于吃上饭。
此时,夜幕已经降临。
做饭的王李氏清楚刚才又用掉两袋子粮食,少不得需要各家平摊,经历过粮食紧缺之后,王李氏把粮食看得跟命差不多重要,此时净顾着心疼了。
木槿握住她的手“我们有这么多粮食本就极易招人眼红,那群官兵又吃不饱饭,人家饿着肚子看我们个个吃饱喝足,心中肯定不平。郑把总能压住他们一时,可凡事都有个万一,现在拿出粮食让他们吃饱,我们也能少些危险。”
王李氏“我知道。”
“就快到明州了,等彻底找好地方盖房子买地,就没有人再能欺侮我们了。”
天气越来越冷,风声不停往人的耳朵里冒,但他们的心却暖呼呼的。
前路充满希望,指引着受尽苦难的百姓坚持前行。,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