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祖母(1/2)
女眷们轮流守夜,好让拉车下大力气的男人略微喘口气。
不知道谁家的鸡还没有宰杀,清晨天刚蒙蒙亮就听见鸡打鸣的声音。
当时木槿在守夜,她第一反应不是觉得这副安宁的田园风光有多美,反而想到了鸡肉。
或许受伤之后有些矫情,她对肉食有前所未有的渴望。
又怕把空间里真空包装的鸡腿、鸭翅等拿出来太招人眼,她顶多吃点面包、糖果或者水果罐头,始终没有机会尝到肉味。
其实,之前剩下半头牛的牛肉属于实打实的肉类,不过车队里有百十号人,分到每个人手上就不剩多少。
加之半头牛吃了七八日,所以能到每个人嘴里的不过剩下个肉丁而已,木槿实在太怀念能大口吃肉的日子了。
如果能回到现代,她一定要狠狠责骂减肥的自己,明明食物那么美好,为什么偏偏想不开减肥呢
现在想吃都没得吃
大人们纷纷从温暖的被窝里出来,刚出屋子,冷风扑到怀里,将人给冻得打个哆嗦。
木槿将如意吉祥从被子里抱出来,给她们套上厚实的棉裤棉袄,然后把小棉帽戴在头上。
与现代不同,当初木槿和王李氏给姐弟俩做棉裤棉袄时没有做的太贴身,特地做大几号,所以现在他们穿着正好。
然而照孩子如此快速的成长速度,身上的棉裤棉袄在下个冬天肯定会紧巴,希望到时候已经安顿下来,免得让孩子跟着吃苦。
刚才守夜时,木槿和周氏就提前把火堆支上,家里人起来之后可以立刻吃饭。
锅里是热腾腾的粳米粥,上头还温着馒头,味道特别香。
有族人馋咸菜,感叹若有咸菜吃就更好了。
底层百姓平日连吃饱都难,更不要提蔬菜肉食的供应,平日大家都是在自家院子旁边开垦块菜地,想吃菜就去里头摘,偶尔也会在山脚下摘野菜来吃。
等到冬天,什么菜都没有,大家就将之前收的白萝卜整个用盐腌渍,晌午吃饭就着饼子窝头吃咸菜。
等春天到来,好不容易有了野菜,人们再不会对腌萝卜有任何留恋,他们又欢欢喜喜跑去挖野菜了。
现在连最嫌弃的咸菜也没有,许多人嘴巴里快能淡出鸟来了。
木槿把粳米粥喂给孩子,先让她们暖暖身体。
喂饱吉祥如意之后,她才自己喝粥吃馒头。
昨日经历多么多,确定细娘等人无法留在江梁城,王宝兴就重新定下规矩。
原本说好到江梁城就给六个女人每人一百斤粮食放她们条活路,六个女人必须在路上配合车队的检查与监视。
当初两边都觉得对方不安好心,现在成功走到江梁城,知根知底后女人们反而不愿意再离开车队,她们跪求王宝兴能够给自己些庇护,带她们一道去南方。
王宝兴看见孤苦伶仃的妇人们,终于答应她们的请求。
他道“可以让你们跟着走,不过你们也瞧见车队里粮食多,赶路本来就艰辛,肯定不能再有人来吃白食,若想跟着我走,你们眼里要有活才成。”
“俺们跟在后头帮你推车、捡麻袋,只要老翁能带着俺走、给口饭吃就行。”
她们清楚看见车队里走着走着就有粮食掉下来的场景,虽说卖掉些粮食,赶路却仍旧艰辛,她们能帮忙干活。
王宝兴道“那你们就跟着车队走,吃饭时跟随我家便好。”
女人们背的被褥还是从土匪窝里带来的,因为顾忌山上的铁锅煮过人肉,所以根本没有将它带下来,之前那几日,她们去每家轮流吃饭。
现在有王宝兴的准话,女人们心里总算有了定海神针。
而细娘却不像同伴们般安心,临近离去,她东张西望,仿佛在期待什么。
木槿看向心事重重的细娘。
若无意外,她应该在期盼亲人们的到来。
在外受苦的游子希望在家乡、在亲人处得到慰藉,哪怕曾经的记忆并不愉快,可他们在心里不停对过去的记忆加工创造,最后剩下的只有美好。
受过众多苦难而且即将离开家乡的细娘,即使已经被叔伯逼迫殉节全了名声,她依旧渴望再见他们一回。
或许这回就是彼此最后一次打照面了。
经历逃荒,车队里很多人心里清楚路上往来比想象中更为艰难,而且他们还不晓得去哪里定居,犹如浮萍漂泊不定,他们明白细娘的心思,倒没有催促赶路。
等天色大亮,细娘的叔伯方才姗姗来迟。
大伯拉着木板车,上头坐个白发苍苍的老妇人,正是她的祖母。
分家之后,祖父母跟随长子家过活,祖父十多年前就病死了,只有祖母身体还康健着,是周围有名的老寿星。
因为世代积攒下来的家当,每个儿子都分了二十几亩地。细娘外祖家是商人起家,所以母亲带来的嫁妆银子更多,她父亲用妻子的嫁妆银子买房置地,再加上夫妇二人经营得当,居然置下份不小的家业。
四个儿子里头老三最有出息,结果却被那群天杀的土匪给杀死,最小的孙子孙女死不见尸,祖母眼睛都要哭瞎了。
听老大说细娘回来江梁城时,祖母还扯着嗓子问“啥细娘回来啦你可别诓骗你老娘”
她耳朵早两年就听不见,听老大重复好几遍才确定细娘回来的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