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悬疑小说 > 盘点历史,昏君社死 > 第146章 满清入关

第146章 满清入关(1/2)

目录

眼看崇祯皇帝悲惨死状,历代天子都情不自禁生出一股兔死狐悲的复杂心情。又见他最后遗言“无伤百姓”,众人只能恨铁不成钢骂上一句“早干什么去了”千般言语,最终只化作一叹。

这崇祯皇帝当真可悲可恨又可叹

“空负壮志,奈何才疏”

不知不觉,水镜中白昼消散,夜幕笼罩大地。属于大明王朝的时代从此过去了。

当黎明再度到来,新的时代开启。

镜头自高处俯瞰,千山万水映入镜中,万里江山颜色尽改,有人似悲似愤地轻吟

高阁垂裳调鼎时,可怜天下有微词。覆舟水是苍生泪,不到横流君不知

一诗吟罢,大幕拉开。巍峨宫阙依旧,曾经属于朱由检的御座却换了新的主人。

李自成的身影出现在众人的视线中。

万众苍生汇聚的洪流倾覆了大明江山,于是百姓的代言者李自成入主北京城。他并未忘记昔日对百姓的承诺。

自崇祯十五年起,李自成便打起了“均田免赋”的口号,而他也说到做到,打入北京城后,立刻颁布了一系列政策,包括均田免征、平买平卖,以及追赃助饷。

均田即没收大明宗室与缙绅地主的庄田,由起义军士卒进行军屯,并发布公告,允许百姓夺回被地主兼并的土地。

平买平卖即公平交易。连小民的公平交易都要颁布政策,可见百姓之不易。

免征则是重中之重。大明百姓之所以起义正是因为忍受不了明王朝无休无止的加征,李自成推翻大明之后并未忘记初衷,宣布“三年免征”,抑或“五年免征”,在年份的问题上,不同史料记载有所不同。

既然不收百姓的钱粮,庞大的军饷又该从何处来李自成选择向大明宗室、太监与缙绅地主下手,于是有了追赃助饷。

昔日他们高高在上,开口闭口就是“苦一苦百姓”,而今起义军当家作主,既然不能委屈百姓,就只能苦一苦他们了。

均田免征追赃助饷来真的啊

厉害了汉高祖刘邦一口酒灌进肚子里差点呛住,眼睛瞪得滚圆“玩这么大”李自成这一纸命令将会造成的后

果,身为开国天子的刘邦比任何人都清楚。

按理来说,新生的大顺政权理应安抚人心,不止百姓之心,还有缙绅之心。玩这么一出,岂不是等于革了缙绅地主的命既然如此,他们能为了自身利益背叛崇祯皇帝朱由检,又何妨再卖掉一个李自成

他似乎明白为何会是满清取代大明了。

此令一出,前不久还喜迎王师的文武百官、阉宦贵戚,顿时一个个如丧考妣。

当初崇祠皇帝朱由俭百般请求,也只从这群哭穷的家伙手中抠出二十万捐款。而今李自成直接来硬的,不交钱就大刑伺候,竟然足足收获了七千万两白银

不仅京师如此,天下处处皆然。在李自成的统治下,各地追赃助饷“蔚然成风”。一时间,天下各地缙绅地主都苦不堪言,对李自成这个新朝天子亦大失所望。

没收大明宗室和太监的钱财也就罢了,这是胜利者的权利。连已经投靠大顺的缙绅地主也被追赃,未免太过分了。

在以农业为主的封建古代社会,掌握大部分生产资料的地主拥有举足轻重的力量,历代开国天子无不争取他们的支持,哪怕是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也不例外。当然,皇权稳固之后的打压和限制也必不可少。

新朝天子开国,往往以轻徭薄赋拉拢百姓,只会对曾经坚决抵抗的地主下手,绝不会损害主动投诚的地主的利益。如李自成这般直接免征百姓钱粮,搜刮缙绅地主以养百姓,简直“惨无人道”,“令人发指”

被触碰利益的缙绅地主出离地愤怒。

李自成在他们心中的形象,瞬间就从明太祖朱元璋一般的人物变成了上不得台面的草寇。他们满腹怨言,暗自冷笑。

李自成出兵攻打北京以来,一路望风而降,莫非真以为自己是人心所向一介草寇走了天运就不知自己几斤几两

他们之所以抛弃大明那艘破船,跳上大顺这艘新船,是为了继续享受荣华富贵,而不是被“追赃助饷”,倾家荡产

李自成的形象立刻从受尽歌功颂德的圣主,变成缙绅眼中“不得民心”的暴徒。在这个时代,百姓不是“民”,掌握了生产资料和舆论的缙绅才是“民”

尽管满腹怨言,李自成手中的大顺军队却是实打实的威胁,他们不敢轻举妄动

,只能暂时忍耐屈服,暗中等待时机。一双双眼睛在背后默默凝视李自成等着吧,大顺倒行逆施、不得人心,必不长久

镜中人这过于一针见血的评价,令历朝历代天子都陷入沉默。好家伙,仙人是懂得阴阳怪气的。这讽刺的腔调未免拿捏得太准了。

确实,在大明这些缙绅眼中,他们才是民,百姓连人都算不上,不过是草芥而已。缙绅版“与民争利”就是这么来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美漫哥谭没有蝙蝠侠 火影:刚当海贼王,我重生成佐助 医仙之纵横无敌 村野小神医 以暴制暴,从暴君杀成千古一帝 出国后,我带回光刻机能一等功吗 我以道种铸永生 古仙传说 盘龙之亡灵主宰 末日进化:开局捡到一个美女丧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