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 李斯:六国之人不服陛下统治,但千百年后(1/4)
度量衡之后,就是文字一体化。
始皇帝想要用中央集权制度替换世卿世禄制度和分土封侯制度,如此,就需要统一的文字来向全国发布命令,宣传政策。
地方上,各县也需要统一的文字来向始皇帝上书事务。
而在秦国一统后,各县缺吏
随后,天幕列出各县缺吏人数的表格。
这些都是史书上不会记载的。
清朝。
乾隆皇帝看着那张表格,吩咐臣子们都学一下尤其是财政方面,以后所有财政记录,都按照这个表格计。
大臣们“”
这看来还得重新想一套贪污后做假账的法子。
汉朝。
汉武帝刘彻啧了一声“居然这么少人。那个什么县来着一百零四人名小吏,居然缺了三十五人。”
卫青仔细看后,接着说“还有长吏三人,缺一人,只得一人。”
虽然不是每个县都这样,但足以证明秦朝多缺底层工作人员了。
看到表格后,刘彻就感觉脑子里某个答案呼之欲出“原来如此”
卫青捧场“陛下在说甚么”
刘彻“早听闻始皇帝管天下之事,无论小大皆需上书,每日都要批阅一石公文”
就是一百一十斤。
“如今看来,除却那始皇帝勤政外,还有一项缘由,恐怕就是为了维护这郡县制度。”
不然,郡县制度因为官吏不够而崩塌,就是个彻头彻尾的笑话,汉初也不会选择秦制了。
天幕也将始皇帝不批阅完各地文书不休息的一幕投放出来
始皇帝用他的坚忍,完全撑起了官吏不够的秦朝,维护着郡县,维护着中央集权。
这些文书皆用小篆便是将昔日的秦文,史籀大篆进行整理、简化而得来的文字。
在书同文字之前,七国所用文字皆不同。
同时,天幕里放出七国的所有文字。
那一个个形状不一、写法不同的字看得人眼花缭乱。
哪怕是秦文,本身也并未统一,明明是同一个字,有的增加偏旁,有的减少偏旁,有的偏旁在左,有的偏旁在右。还有偏旁倒立的。
比如“阳”字,七个国家能找出一十八种写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