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你图利息,我图本金(求追读)(2/2)
收到肯定的答复,陈晨心中大定,而今计划的第一步顺利迈出去了。
……
第一站是厦城兴昂鞋业厂,位于城东产业园,距离大学城十公里左右。陈晨大概搜集过一些厂子的信息,这是一个500-1000人规模的制鞋厂,主要是承接上游的鞋面鞋底组装、质检包装等等。
不过即便到了如此规模,还是在互联网上找不到什么招聘信息,像这种低端工厂在零七年的时候大多如此,招聘办法很多是在路边张贴一些告示,这效率自然极低了。
不过这也是由于工人大头来源是农民工,他们也根本不会在网上找工作的。
两个小时后,陈晨抵达了目的地,陈晨仔细看了看张贴在工厂伸缩门边上的告示,给到了普工含计件2300元的月薪,包吃包住。这样的薪资待遇不算低,因为根据2007年官方统计,服饰、鞋业的平均工资不到1200元。
陈晨拨通了告示下头的联系电话,接通的是一个比较粗犷的男声。
“哪个?”
陈晨笑了笑:“王先生,我是校园招聘代理,手上有一两百个的兼职大学生资源,感觉咋们的待遇不错,您现在方便吗?我就在厂子门口,咋们可以见面聊聊。”
“等我一下。”对面的男声语气中的漫不经心去掉了一点,鞋厂这个季度确实如陈晨所料,用人需求比较旺盛,所以态度一下就有所变化。
大约十分钟后,一个身穿蓝绿色厂服的中年人叼着烟过来了,看到陈晨长相如此的年轻,有些惊讶。
“你手里真有人?”
陈晨笑了笑,从容道:“不管有没有人,我给你送一个人,你给我一个人头钱,总之咋们厂不会亏。我带了合同,我们找个地方展开聊聊?”
一句话先把合作模式讲清楚之后,陈晨从背包里抽出一个蓝皮文件夹。
王姓中年人脸上带着惊异,并不是没有其他的招聘代理来找过,但像陈晨这样上来直接拿合同的还是第一个。
“跟我来。”中年人接过合同的时候,陈晨看了看他胸前的工牌,单名一个旭字,职务是招聘经理。
……
王旭领着陈晨到了办公室,翻看完了合同,大意主要是以下三点:
一、用工薪资不低于工厂的岗位预算,也就是和招聘告示一样的2300元月薪。
二、用工首月,每一名成功入职后干满一个月的工人,薪资按时发放,同时给中介甲方人头费200元。
三、用工第二个月,需提前20天预付所有工资给中介甲方,免去人头费。
王旭看着合同条款,觉得有点太过理想:第一点,他们用人稳赚不赔,用工提前跑路,连人头费都省掉了。
至于第二点,和兴昂鞋业类似的低端代工厂,基本各种考量,都会押后工资发放,5天甚至30天不等,兴昂鞋业厂对劳动合同工一般采取延迟15天发放的形式。
在此基础上提前20天发放工资,用工已经工作了接近一个月,这笔人力费用本来就在预算里了,提前支出,顶多就是亏了二十天的利息差。
“小子,那你这赚什么呢?”王旭皱了皱眉,疑惑道。
每个人两百的人头费,他们的用人缺口也就五十,满打满算付出大量时间和精力成本赚个一万,后续还有各种擦屁股的事情,这买卖好像有点不太划算。
难不成拿着预付工资直接跑路?怎么可能!
陈晨摸了摸鼻子:“王哥,实不相瞒,我是跟着一个在读博士学姐,一起做校园公益的,钱不是主要考虑的,主要是给想要兼职的同学们提供方便。”
在读博士这个字眼吐出来,王旭先是愣了愣,随后神色中的疑虑明显少了一些,“这个合作形式,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但还得等我们内部先讨论一下,也给法务同学过一下。”
尤其现在的二零零七年,博士这一身份无论对在校学生也好,抑或社会面,都存在一些晕轮效应。不然估计还得掰扯一段时间,这一下就省去了陈晨不少的功夫。
通过小姨认识好闺蜜何可欣后,有了这个可以扯的博士虎皮,陈晨心中就一直酝酿着一个大胆的计划——
谁赚那每人200的人头费?我tm图的是本金……
第一桶金两步走:
一、把人头费直接贴补给兼职学生,工资立涨200,不愁卷不死别人。只要成为上游,现成的其他代理都得给自己打工。
二、拿到预付工资之后,半个月时间去做短线投资。股票记不住,赛事记不住,可学校附近的拆迁,他还是记住了的。半个月太短,可以通过再抵押的方式付出一点利息换取时间。
只要合作工厂用工达到五十个,第一个月建立互信,第二个月开始,便有十万余资金停留在陈晨账上半个月,如果合作的有五个,十个厂?
这半个月停留在账上的一百万两百万对其他任何人都作用有限,但对于投机不存在亏损的陈晨来说,却是强有力的杠杆。作为重生者,最缺的是本金,而不是赚钱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