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回老家(四)(3/4)
夜宵是一碗米线,崔美青自己加了切好的辣子、香菜、葱花,张嘴嗦了一大口。
墨水的米线比原市更细,因为当地盛产紫米,紫米线特别多。大爹家今天晚上做得就是紫米线,特别入味,吃一口满嘴都是米线的香。
崔丽梅和崔云飞边吃边说话,你说一句,我说一句,说到好笑的就哈哈大笑。
崔美青在一旁听着,眼睛笑得眯起来。
春晚正好播到小崔说事,赵本山和宋丹丹一开始说话,崔家的人就开始笑。
一整晚,崔家都是欢声笑语。
崔美青收到了两个红包,一个是憨包哥哥给的,一个是大爹给的,一人给了她五十,加起来正好一百。
这一百对她来说可是一笔巨款,崔美青把钱塞进装着她换洗衣物的袋子,晚上睡着之前悄悄花了半个小时规划要怎么花这笔钱。
大年初一,寨子里的亲朋好友四处串门。
崔美青起来的时候,推开门就看到客厅坐着一堆人,有说有笑的,看到她出来,一个音调略高的女声响起“这就是林院的姑娘吧长得和她妈妈一模一样哦,你看这个卷头发。”
崔美青扒拉一下自己凌乱的鸡窝头,在心里无声尖叫,脸上却下意识地露出一个微笑。
她有些迷茫地看着眼前说话的女人,在心里猜自己该叫她什么名字。
坐在沙发上的大妈提醒她“这是你阿婶。”
崔美青立刻接上“阿婶好。”
玉书婶笑着点头“好好好,小姑娘很会说话嘛,叫什么名字,今年几岁,上几年级啊”
崔美青“我叫崔美青。”
没等她继续说,云书婶立刻打断她“哦哦,叫崔美青是吧,我家姑娘叫崔春梅,名字还挺像的。你是几月份出生的我姑娘好像和你差不多大,就是不知道哪个大,哪个小。”
崔美青咽了口气“我是九九年三月份生的,今年上学前班。阿婶,我还没洗漱,你们先聊,我去刷个牙。”
走到天井安置着水龙头的地方,崔美青背对着来家里的亲戚们翻了一个白眼。
她还以为是谁呢,原来是村干部李玉书。
这个说话的劲,怪不得这么多年在青川吵架榜上屹立不倒,也怪不得妈妈二十年后吵不过她。
妈妈在家里虽然很能骂人,在外人面前却一向好脾气,哪里吵得过年轻时候做生意,中年开始当村干部的李玉书。
梳头的时候崔美青把情绪梳理好,坐到大妈旁边,扮演一个乖巧但哑巴的可爱女孩。
别人问一句,她说一句。别人教她怎么喊人,她就怎么喊人。
不是她不想说话,只是大人说话的地方,哪有小孩子插嘴的事。这些大人来的时候也没带自己家孩子,丽梅姐和云飞姐都出去玩了,她连个说话的同龄人都找不到。
李玉书待了一会,准备回家,临走之前还叫崔美青跟她一起去家里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