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铸造火炮(二)(3/4)
更为重要的是,一千斤左右的中轻型火炮安装上炮车,一匹驮马就能拉着跑,可以让李唐的火炮部队拥有极大的机动力。
这时罗丙辰问道:“太爷,这种定装炮弹是不是也用油纸做外壳?”
李唐说道:“定装炮弹基本与定装步枪弹一样,都是做成圆柱体,前面是圆柱型铅弹头,后面是软木尾部,再后面是火药包。不过定装炮弹不能用油纸包裹,而要用丝绸!”
李唐也是根据后世的经验,在三百多年后,西方炮手已经有人开始使用贵重的丝绸来包裹炮弹和火药,制造出了简陋的定装弹,不过并没有普及开来,炮弹的主要形式还是没有形成定装,直到铁质弹壳的出现。
只是李唐此言一出,所有人都傻了眼,丝绸是什么?那都是钱啊!
左益朗更是直接说道:“太爷,虽然目前咱们昌化县收入很多,但也不能这么糟蹋银子啊!那可是丝绸,以后真要打起来,光是丝绸的开支就能拖垮咱们昌化县!”
此时众人都很震惊,但是李唐却淡定的说道:“本县之所以选择用丝绸制作定装炮弹,是因为炮弹和步枪的铅弹不同。如果还是用油纸包裹的话,火炮在发射后,炮筒内肯定会有燃烧过后的残余碎屑,这些纸屑不但会增加清理炮膛的时间和难度,而且会埋下隐患,一旦炮手因为紧张没有清理干净,就会在炮膛内积累下来,最终引起火炮炸膛!”
说到这里,李唐盯着众人,正色说道:“与咱们昌化县将士们的生命比起来,和未来战事的胜负比起来,使用丝绸,多花些银子并不算什么大事!银子花完了,再赚回来就是了,这点自信本县还是有的。”
众人闻言也是无法反驳,只好听从李唐的安排,虽然众人心中还是非常心疼,但是却没有办法。
随后李唐便做了具体的部署。
火炮工坊主事郑艾立即带着一众工匠,开始按照定型的数据批量铸炮,李唐给出的数量是第一批次先铸造十门新式火炮出来。
至于那门铜炮,李唐也没有让人重新熔炼,而是让工匠装上炮架,放到昌化县的城墙上去,现在昌化县的城墙上还没部署火炮,这门铜炮将是第一门,意义重大。
随后李唐又让大使罗丙辰安排火药工坊,开始按照新式火炮的口径制作定装炮弹。
至于定装炮弹所需的丝绸,目前自然不可能派人去江南采购,幸好昌化县内也有商铺售卖,只是质量差、数量少,但是用来临时救急用也是够了。
李唐计划着以后定装炮弹开始大规模、批量生产之后,要通过张义楚或者是崔云逸建立采购渠道,源源不断的从江南各地大规模采购丝绸,如此价格方面也可以降下来一些。
李唐还给这种新式火炮也定下名字,就叫做“昌化式火炮”,简单而又直接。
“昌化式步枪和火炮的试射暂时推后,等到这批昌化式火炮铸造出来之后,再确定具体的时间,一同进行试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