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艰难的生活创业史 第十七章 张秋仁四处奔波徐贵庸私挪地撅(3/4)
徐贵庸一看没戏了,只有靠过来向张秋仁入股,张秋仁并没在意徐贵庸那副高贵的样子,虽说没了以往的热情,无非少种点地。
算来五个人分这十几亩沙地,已经不算多了。偏在这时,徐贵庸又出了一招,让张秋仁多分半亩给他父亲种花生。张秋仁说:“你爸爸说那地方是不毛之地,就别给他种了。再说,要想种地,你和你姐夫得分近五亩地,不能集一亩给你父亲。”徐贵庸找了个没趣。
地还没分完,上海的潘老师来电告诉张秋仁介绍一家工艺美术公司给他。那时张秋仁还没装起电话,电话是打到邻居家的,要张秋仁尽快去上海,张秋仁急忙将地分完,便去了上海。
上海对于张秋仁来说是熟客了,潘老师将张秋仁带到那家工艺美术公司,是家写字楼,在六楼,经理姓曹,接待了张秋仁,谈话间张秋仁预感到那应当是一家皮包公司。
曹经理:“你必须有出口资格证书。”
张秋仁:“既然要做,这些是必备的。”
曹经理:“你把公司经营证章复印件传过来,下午或明早我们签份合同。”
张秋仁:“这不急,你们公司仓库在什么地方?”
曹经理很严肃:“你对我们公司不放心。”
张秋仁:“不是不放心,我想对你们公司作个初步的了解。”
曹经理:“我们做的都是全国的大客户,还有什么可了解的。既然这样,那你考虑考虑再说吧。”
潘老师示意张秋仁先回避一下,张秋仁起身便出了门。
在门外,张秋仁盯着久恒贸易公司的门牌,思索着这不该是家皮包公司。
潘老师出了门,拽着张秋仁就走,边走边说,他嫌你不懂做生意规则,对他公司不信任,说看你也没个实力。
张秋仁说,做生意的规则就是诚信,只有互相了解才能达到共识,以貌取人不但是生意大忌,而且还是人生一大缺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