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真实的曹操什么样(1/4)
《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先生笔下的曹操是一个狡诈多疑、野心勃勃、心狠手辣的奸雄形象。长久以来经过戏台不断的演绎,这一形象很是深入人心。但是历史上的曹操真的是那样子的吗?其实并不尽然。三国时期,曹操凭借自己出色的才能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是个不折不扣的大能人。
曹操,字孟德,小名叫做阿瞒,因此年少时身边朋友都叫他曹阿瞒。曹操小的时候聪明又机灵,遇事会随机应变,出身还不错的曹操就和现在天生聪明但却不喜欢学习的孩子一样,调皮捣蛋,不务正业。从古至今,人们对学习都是十分注重的,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就算出身士族也得追寻这一法则。不爱学习,劣迹斑斑的曹操自然不会引人特别关注,并且他对学业德行的不注重,让人们觉得他将来肯定不成大器,明珠蒙尘的时候只有两个人看到了曹操的才。他们便是桥玄和何顒。
桥玄对曹操的评价“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何顒也曾说过“汉家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
他俩都认为曹操是匡扶乱世的大才,并且他们也都没有看错,在太平盛世,曹操也许会是一个为国为民的好臣子,但是生逢乱世乱世,曹操就必然会是一个枭雄。
这里所说的枭雄,不是《三国演义》里所说的奸雄,而是平定天下的枭雄。
东汉末年的官场买官卖官的风气十分盛行,所以作为官三代的曹操在二十岁时,其家族为他谋一个郎官的职位,可以说是轻而易举的。曹操虽然是举孝廉出身,我们不能因此就认为曹操是一个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恰恰相反,作为世家子弟的曹操相当有才能。
在当时的社会,只有世家贵族才能接触到最好的教育,而曹操先天聪慧机敏,又有着后天良好的教育,他可以说是一个文韬武略的人物,而且他所成长的环境,接触到的身边人和事,让他的眼光自然比常人看得更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