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皇帝的变化(2/3)
“让人去查,如果在长安,立即宣来,宣哥舒翰进宫。”
“是!”李时之虽然不知道皇帝为何会找这几个人,但是看他催得甚急,不得不快步离开去办。
“有些青黄不接啊!——”高不易看着李时之离去的背影,叹了一口气,还好王嗣忠还在,虽然被李林甫构陷,目前还在职,依然是唯一的三镇节度使,力压安禄山那胖子一头,这是一根定海神针,目前虽然和太子有些牵扯,但是忠心可用。
这个时候虽然有不少很有名气的大文豪,比如李白、杜甫等,但是这些人虽然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但是治理地方的能力如何?还有待考究。
毕竟高不易是经纪人出身,崇尚的是山不来就我,我就去就山的干事态度,而不是得意时仰天大笑出门去,更不是失意时遁入空门,这种性格哪能成事?纯属闹着玩。
这个时候,皇帝已经失去了士子之心和民心,经济状况也是问题百出,唯一能仰仗的一点,那就是唐军战力还在。
不过,此时的安禄山已经是平卢、范阳两镇节度使,又走通了杨贵妃、杨国忠、虢国夫人、秦国夫人、韩国夫人的门路,今年一旦认杨贵妃为娘,他就会兼任河东节度使,如此他大势将成,成为手握兵权最多的地方大将,时不我待啊,军权绝对不能被分解。
这个时候,如果军权再被分解,高不易想要翻盘,那么只有通过战争一条路了。
一旦发生大规模战争,那就意味着毁灭,帝国毁灭之后再重建,在这物资匮乏的年代谈何容易。
必须要大胆启用新人,尤其是背景清白,和朝中势力牵扯不深的新人,也包括以前一直受打压的旧臣,以此来稀释已有势力的权力才行。
高不易攥着拳头,坐在龙椅上思绪狂飞。
很快,皇甫维明就来到了宣政殿,一进门他就跪倒在地,痛哭涕零:“罪臣叩见陛下!”
“前些时日让爱卿蒙受冤屈,你受苦了,快快起来。”虽然高不易不知道皇帝该如何安抚大臣,但是以前古装历史剧他没少看,学着来呗,效果还不错。
听到高不易的话皇甫维明明显愣了愣,之前自己多次上书恳请面见皇帝,想要陈明原委、申诉冤情,但都被皇帝拒绝了,如今皇帝不但主动召见自己,还说自己被冤枉了,让他本来准备的好说辞,都不知道该怎么说才好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