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救人 年礼(2/4)
她说:“哎对了,我跟你说个好事儿。”
陈青妤:“你说。”
赵大妈嘿嘿嘿:“明年上班,我能带饭盒了。”
陈青妤:“???”
赵大妈:“以前剩菜这种好事儿都是大厨儿才有的,但是前几天三食堂做小灶儿那边因为分配不公打起来了,事情闹大了。好几个人都受了处分。这不,我们食堂的大厨儿一看,生怕我们也看不过眼闹腾。跟我们叮嘱了,以后食堂有剩饭剩菜大家一起分,甭管多少,反正能分点。”
陈青妤:“那不错啊。”
陈青妤可不介意食堂的剩饭剩菜。
这又不是人家饭桌上的,不管是大桶里没打完还是食堂提前留出来,那肯定都是没人下过筷子的。这可没啥嫌弃的。
陈青妤笑嘻嘻:“那看来他们闹起来还蛮好的啊。”
“那可不是,其实主要还是他们食堂都是做小灶儿多,小灶儿多,好东西就多,大厨儿都拿走了,其他人哪里能不眼红。半点也不露出来,时间长了自然要闹的。我们食堂小灶儿少,都是大锅饭,大家也嘀咕,但是没那么大差距。就还成了。”
想一想也是啊。他们食堂看到厨师拿剩菜,拿的是土豆丝萝卜丝,所以即便是嫉妒,还不算夸张。
但是那个食堂不同啊,他们看着厨师拿着炖鱼拿着炒肉丝儿鸡腿肉,时间长了才是真不平衡。
“以后咱家又能省一点了。”
陈青妤笑了出来,嗯了一声。
“咱家的日子肯定会越过越好的。”
“那必须的。”
“哎还有哈,年底了,你是不是得再去一趟黑市儿?”赵大妈问了起来,她仔细检查了一下家里的东西,其实家里还是有很多存货的。但是赵大妈是有过日子经验的。
过完年,不出正月,真是不太容易买到什么像样的东西了。就连黑市儿都一样。
大家都在过年前尽量筹备的,有钱没钱,过个好年。这是大多数人的想法,所以大家都年前买东西,年后就不是很行了。最起码年后一个来月,正月里是别想买到什么东西,就连黑市儿都不成。
有不少人都不出来摆摊了。
因为出来了生意也不好,年前都买完了,索性不如不出来,大冷的天呢。
陈青妤:“行。那我去一趟。”
今天已经是腊月一十八了,后天就是大年三十儿,估计今明两天就差不多了,年三十儿肯定是没有什么了。陈青妤:“我今晚去。”
赵大妈:“行!”
她说:“哎,要不是我们下午就开始包饺子吧?不然我明天还要上班,到时候活儿都是你自己的了。”
陈青妤想一想也真是,索性点头:“行啊!”
赵大妈:“我这就去和面!”
陈青妤食量大,过年又有那么多天,且要多准备呢。
赵大妈碎碎念:“你说话啊,今天星期天,这多不巧,要是明天星期天,是不是就能跟过年的假期连上了。结果今天休息,明天还要上一天班。真是耽误事儿。”
陈青妤想到几十年后的调休,感慨:“要是能调休就好了。”
“谁说不是啊。”
陈青妤:“好啦好啦,干活儿。咱们包什么馅儿的?”
“那必须白菜啊。白菜白菜,百财百财!过年讲究一个好寓意的。可惜你冬天没种韭菜,不然我们还能弄点韭菜馅儿的,韭菜韭菜,久财久财。过年还是得吃这个。”
陈青妤浅浅的笑。
“那弄点鱼?年年有余。”
“这个好!不过这个可得仔细着,可不能有刺儿。”
陈青妤:“小心点呗。”
“行!”
赵大妈:“我拿两条鱼进来解冻缓一缓。”
婆媳两个忙碌起来……
腊月一十八。
那句老话咋说的来着?
一十八把面发……
不管是什么人,都忙活着过年,这会儿过年真是特有仪式感,是一年中最最快活的事儿了。
饶是下乡知青,也不例外。
东北吉省下面的一个小乡村,余美娟搓着手正在烧火,其他几个知青正在和面,他们做的可不是纯白面,而是一合面。这都要过年了,家里什么也没有给她寄。不过她也不意外,她下乡也好几年了,除了下乡第三年她妈给她寄了几件陈青妤的衣服,她就再也没有收到过什么。
不过往年,她弟弟都是能收到的,今年也什么都没有收到。
这个弟弟,就是余美娟那个下了乡的一弟。
哦,也是陈青妤同父异母的弟弟。
魏淑芬进门生了三个儿子,老大是长子,舍不得;老三是小儿子,也舍不得,中间这个就相对不那么上心,没有办法的时候,他就要下乡了。
不过到底是个儿子,虽说也是下乡,但是他是被家里花钱托人送到了余美娟一起,图的就是余美娟照顾弟弟。这小子下乡也是闹了不少事儿。不过架不住陈易军给他寄钱,所以日子过得不错。反正有钱能平事儿。
别看陈易军给他寄钱,但是他是不太管余美娟的。
余美娟打小儿就在家里的做老妈子,小孩子都是跟家长学的,陈易军无视余美娟,魏淑芬又重男轻女,所以他对余美娟也没多亲近。下乡都不太搭理她。
虽然大家知道他们两姐弟,但是也知道余美娟跟弟弟感情不好,她是干这个干那个,帮着洗衣服什么的,但是她弟弟对她很冷淡,也很理所当然。不过这种事儿大家也见怪不怪了。
很多人家都这样的。
女娃儿咋能跟男娃儿比。
他们知青点的姑娘,大多数都跟余美娟一样,不被家里重视的。至于家里寄东西更是没有。还有几个要往回寄呢。
算起来,她们不少女知青还不如本地姑娘过的舒坦。
不过今年事情发生了变化,今年年初开始,陈易军不寄钱了,陈一弟写了好多信回家要钱,陈易军却就寄了十块钱过来,不仅如此,还痛骂了陈一弟一顿,让他自力更生。
今年过年更是没给这个儿子寄什么。
因为家里不管他们,陈一弟落寞了几个月之后终于被同寝室的老大哥开导,打起精神想要好好生活。他跟着几个男知青一起去山上套兔子,运气不好,一场大雨山体滑坡,他们几个上山网兔子的男知青被困在山上,差点出大事儿。人都差点没了,村里难得的挨家通知了家属。可就这,陈易军魏淑芬夫妻两个都没说来看看儿子,还想借此讹村里钱呢,不过听说是他们私自上山这才消停。两个人没占到便宜气急败坏,反倒是骂余美娟不会照顾弟弟,但是给钱什么的,绝口不提。
这一年下来的做派,别说余美娟,就连陈一弟自己都知道了,他父母放弃他了。
如果说不寄钱是开始,那么他都生命垂危了他们还毫不在意,这就根本想都不用想了。
毕竟,他远在东北的乡下,老大老三比他在家里更受宠,时间久了,感情更淡了,那现在自然更不舍得给他花钱了,看样子也不会再管他了。
当然他是不知道,陈易军不寄钱了是因为小金库没了。他又更喜欢老大老三,所以陈大弟劝着他爸别浪费钱,这自私的老头儿就听进去了。
反正,身边还有两个儿子呢。
陈一弟差点死了,又知道父母已经放弃了自己,他又消沉了一段儿。
他之所以再次提起劲头儿还是因为村里的一流子想要“欺负”余美娟,因为骗婚的事儿余美娟的风评不是很好,虽然给村里也办了点事儿,但是依旧平平。
因为涉及骗婚,总归是牵扯到一些作风,所以村里的一流子竟然想要占便宜。这被陈一弟发现了,他虽然跟这个姐姐感情一般,但是余美娟对他挺好,他是知道的,再说到底是亲人,他可不会作势不管。
他虽然性子冲好打架闹事儿,但是也见不得这个,陌生人他也会帮忙,更何况是余美娟。
大概是因为对家人绝望,他不管不顾,差点给一流子打死。他也想了,反正也没人喜欢他,大不了干死这个家伙,一命赔一命。因为打的很重,那家子不依不饶,陈一弟差点进去。
还是余美娟豁出名声去知青办闹,又去县里闹,差点闹得更大。
毕竟是一流子想要对她图谋不轨,她弟弟那是见义勇为。
村里怕了,这要是给知青逼死,他们村以后可别想有什么好名声了。特别是,余美娟还为村里做过贡献的。这要是闹大,他们村一辈子都别想沾上任何荣誉了。
别说荣誉,他们领导都要跟着吃瓜落的。
所以在村大队部的强势干涉下,这件事儿不了了之了。
虽说因为这个余美娟姐弟在村里的名声更差了一些,但是他们姐弟的关系倒是缓和了。余美娟姐弟在知青点的名声也好了一些。以前大家都看不起余美娟想要骗婚,又装好人冒泡儿给村里谋福利,显得他们不行。
但是这次余美娟这么一闹,大家倒是觉得她其实人还成。
她这么闹自己名声更加难听,但是却让女知青间接受益了。纠缠女知青的不来了,口花花的都少了。大家都怕真是遇到余美娟这样要发疯鱼死网破的。
那些想嫁人留下来的还好,还有心思回城的心里真是松了一口气。
而陈一弟名声也好了,虽然他爱打架,但是也是个爷们,大家可都听见了,他打人的时候发疯的叫:“别说余美娟是我大姐,就算不是,是任何一个陌生的姑娘,我他妈都一样揍你!欺负女人你算什么男人!我打死你!大家都别活!”
这话很多人听见,所以大家对他也有些改观。
这是个爷们!
本来陈一弟因为对父母的绝望,都没什么精气神儿了,要不也不能想着打死一流子一命赔一命。但是因为余美娟不顾名声为他奔波,倒是让他又打起来精神。
再加上知青点的人的安慰开解,他也缓过来了。
他们两个人算是融入了知青点,虽然知青点也还是有一些人看不上他们,但是他们也有几个朋友了,有自己的圈子。这不,余美娟会跟陈青妤来往,就是有人点拨她。
当然,这不是陈一弟,这货心肠不坏,但是冲动没脑子。
他对陈青妤更没有印象,因为陈青妤从小到大,几乎都是在外公外婆家,回家很少。不过因为陈青妤每次回来,家里都要闹腾一番,都要争吵,作为小孩子不懂那么多,只知道她回来家里就要出事儿,所以陈一弟也不是很喜欢陈青妤。
正因此,下乡之后他对陈青妤的印象就更浅了。
余美娟是被同屋的老大姐指点的,她下乡的时间更久,但是坚决不嫁人,坚定要等着回城那一天,算是知青点最早的一批人了。大家夜话各家,她劝着余美娟跟这个一妹多来往。
“其实你们也没有什么可互相敌视的,你们在那个家里,不是都一样不被重视么。越是这样,你们才越该联合起来。有事儿互通消息,才不吃亏。”
“她留在城里,家里也有工人,你们多来往一些,有个什么的淘换一下都是一条出路,多个朋友多条路。有个城里的亲戚能换点票什么的,也是很好了。我看她比你爸妈靠谱。你总说她婆婆不是好人,但是人家不是好人,你写信过去,人家也帮你牵线搭桥了。可见还是好人,刀子嘴豆腐心。不然你现在还掏大粪呢。你妈倒是亲的,她忽悠你骗婚,把你害的这么惨,现在呢?你看,也不管你啊!你得能分清楚好赖。”
“你也别想着占便宜,咱们这边山货多,你也给人寄一点,平时来往着,怎么着也是实在亲戚。我说句算计的,人家是在首都的,有啥消息都比你灵通;家里又有工人,咱在村里哪有什么票?有时候真是缺,你来往着,互相往来,换点东西什么的,你自己日子都好过。”
“你们姐弟既然下乡了,就别指望你父母了,他们还有两个儿子在身边,不会多管你们的。这才多久啊,就放弃你弟弟了。你看着吧,他们会越来越冷淡的。到时候不跟你们要东西就不错了,咱知青点也不是没有这样的,好几个还都傻了吧唧给家里寄东西呢。你看吧,吃亏的就是自己。人家不关心你不重视你的时候,你得顾着自己,可别傻了吧唧的给你几句好话,你就掏心掏肺的给家里付出。你爸是工人,你大弟是工人,再怎么也比你在村里干农活儿条件好太多太多了。我下乡那会儿,我们院儿还有一个工人养七八口得了,你家四个人,两个工人,日子能差到哪儿。你可不听你妈忽悠你,你在这边该攒就攒一点,自己也得好吃好喝,别给自己身子弄垮了。你看我家,我这都是亲的呢,重男轻女跟我要这个要哪个,还让我在这边嫁人换彩礼钱寄回家,我理他们才有鬼,咱们都下乡了,不能傻了吧唧,要为自己谋算的。”
这老大姐的话,真是说到了余美娟的心坎里。
她不是什么精明的人,但是听了这话真是觉得如壶灌顶。
是啊,这会儿还不为自己多想,还能指望家里吗?陈易军是后爸,她妈也重男轻女。就连一弟这个男娃儿都能说放弃就放弃。难道能对他多好?
别说余美娟,同一个屋子的好几个知青都听在了心里,琢磨一下,真的有道理的。
她们不比男同志,比男同志更难的。
所以也是真的赞同老大姐的话。
因为这个老大姐的劝说,余美娟也主动找陈青妤来往。不管咋说,慢慢来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