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哪那么多凑巧(2/4)
“全都考”试题的柳夫子。郭蕴惊讶一声:“天哪。”她今早才返学舍,跟尉窈一样不知此事。
柳贞珠继续说:“我估计元珩郎君也被嘱咐过什么,跟变了个人一样,每天下午背着书箱找致同门,可致同门还得修习《尔雅》,哪有时间教他。”崔瑛证明:“是像变了个人,上课都不捣乱了。”郭蕴:“我知道了!这些帝室公子才来咱们学馆的时候,就有人说元刺史想让元珩拜孔夫子为师,没想到发生……考题的事,”她把
“偷”字掩无声,
“拜师之事就没人再传了。看来元刺史没放弃,是想绕个圈,让元珩跟着孔夫子的嫡传弟子学诗,不也相当于接受真传吗?”尉窈听到这,回想起三月份的时候,元珩要求过她
“要是有人让你教我学诗,你要坚决拒绝”的话。糟了!恐怕元刺史目的根本不是让崔致师兄教元珩,而是她!
因为崔致师兄体弱,且与孔毨师兄都同修两门学术,哪能腾出闲时间教元珩。
那么恩师的三名嫡传弟子里,就只剩下她了。尔朱荣不算嫡传弟子,那几百匹马、骆驼和粮食,换的是训义学舍正式弟子的名额。
扑辣辣——一只鹦鹉从众人上空飞过去,应该是
“有来”。七人进入固常禽林,离近唱诗社时,听见穿出院墙的欢声笑语。
崔尚在前引路,给尉窈、郭蕴讲述唱诗社的规矩:“目前是侍童先学会几首诗歌,学子从六月起开始报名,以后每月可学两至三首诗歌,不过咱们学舍得七月才能来了。”
“原先除了管理诗社的崔夫子外,只有一名教唱诗的张女师,前些天因张女师和侍童们起争执,崔夫子两边皆训斥,据说诗社很快还会再请一位唱诗女师。”郭蕴问:“还是从旧宫的女史中聘请么?”崔致知道的比崔尚详细,回道:“不是。平城令举荐了一位长安来的女夫子,也姓张,叫张季娘,自述祖上是‘凉州三明’之一的张然明。”但连崔致也不知晓的是,张季娘原是侍童胡乌屋家聘请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