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这个实习岗位到底是什么啊(2/2)
话说,自己还从来没见识过阮清沙的英语水平呢!
她想到白金发女生对阮清沙英语水平的评价——“可上可下”。
估计是不怎么好。
虽然陈阮二人只接触过短短两三次,不过,阮清沙的面子在陈溪这里可是足够大。
前有颜娇妮开路,后有阮清沙的姐姐撑腰。
那就送阮清沙一个人情呗!
又不是什么大事。
陈溪回复颜娇妮:
【当然可以了!我跟梁洵说一声。】
接着,顺手给梁洵发了个消息:
【增加一个电台实习岗位的名额,也给阮清沙。】
本来,这个名额确实只有一个。
不过,多增加一个,又有什么关系呢?
这实习岗位对有的人来说是大事,对陈溪来说,却只是小事。
所以,她把跟广播电台的合作全权交给了梁洵办。
这时,颜娇妮那头又发来两条消息:
【好开心,清沙和我都谢谢溪姐!!】
【不过,这个实习岗位到底是什么啊?】
陈溪答:
【其实,就是电台的预备文化大使。】
文化大使这个项目刚开始不久,也是文化传媒促进计划中的环节之一。
不过,这里面有绿松资本参与还不够,不仅需要翻译司穿针,还文化司引线。
燕平国际广播电台,是文化大使的预备营之一。
入选成为预备文化大使,意味着半只脚踏进了文化司,半只脚踏进了翻译司。
通常,在友国的友好团体重要访问之际,预备营会挑选合适的在校学生,来做这个实习。
岗位的第一个任务,便是有机会跟随翻译司,接待友好团体。
做第一个任务前没有任何培训,一切全看天赋。如表现不好,则立马淘汰;表现好,则正式进入预备营接受训练。
文化大使少而精,因此这种实习岗位也少。
至于不公开选拔,一是因为选拔条件微妙且苛刻,要选出真正的天才,内定反而比公开选拔更有效。
二来,公开选拔,容易给有心人可乘之机。
发完消息后,陈溪思索:
以阮清沙的资质,多半会被淘汰下去。
这时,颜娇妮又发来一条消息:
【实习的地方,好看的男生多吗?】
陈溪无语:
【收起的你魔爪,饶了电台他们吧!】
……
……
梁洵收到陈溪发来的消息时,正在翻看着沈一菲的履历。
她在维格兰长大,父母是高知,在她6岁时举家搬到燕平,在燕平做工程师,家境小康。
沈一菲从小就要强,卷倒了别人,成绩拔尖。
他思索,以沈一菲的资质,一定会当选预备文化大使,直接接触到友好访问团。
如果将沈一菲纳入他的关系网中,将会是他背后的资本通向文化司、翻译司以及友好访问团的突破口。
有拔尖的成绩,肯定不满足于小康的家庭。
沈一菲从小卷的目的,一定是想突破现有的阶级。
梁洵倒不吝啬抛个橄榄枝,在沈一菲的阶级天花板上撕开一个裂口,向她展示更高阶级的世界。
没有谁能经得住跨越阶级的诱惑。
陈溪的消息,正好提供了一个契机。
他先是打电话给索菲东方酒店餐厅:
“预约一个二人桌……对,包间。再订一个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