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纯度极高的精盐(2/4)
据史料记载,他在位几十年里,被处死的官员估计也有十余万。
不少人还被剥皮抽筋,充稻草挂在衙门口。
但是,贪污的官员依旧是前仆后继。
没办法,明朝的官员俸禄实在是太少啦。
一个三品朝官,他的俸禄居然还养不活一家七口人。
老朱这个土老冒,抠门空前绝后,真的是没谁了。
这些官员都是士大夫,既要养家活口,又要维持仕子的体面。
就是死也要贪哦。
就算做了清官,过得比普通老百姓的生活还差。
比如刘伯温。
难道老朱就不杀了?
大明朝洪武年间,官员普遍都是脑袋别在裤腰带的高危人群。
尚不知做官意义何在?
这名中年官员叫鲁应平,是淮安府盐运局盐储所里的少掌事,主要工作就是收盐。
他抬眸冷冷地看向张乐平,道:
“我看你很面生嘛,是第一次来卖盐,谁是东家?”
“大人可真是慧眼独具,我等的确是第一次来。”
张乐平顺溜拍着马屁,“我的大东家他没来,我是二东家。”
这意思是说,他同样可以当家作主。
鲁应平心领神会地点了点头,打起了官腔,沉声道:
“来得早不如来得巧,前些日子知府大人有令,精盐收购
价提上一至三成,而且不打白条。”
弦外之音就是以前盐款拖欠。
张乐平一听心里乐开了花。
“知府大人恩德如山,也托了您的福。”
好话一句三冬暖。
“闲话少说,把你们的盐袋子打开,让本官看这盐的成色?假如成色差,咱们就不能收的。”
此话内涵丰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