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私心(3/4)
杜延年的话有道理,但霍光只听了一半。
他坚持王平和徐仁下狱,而丞相可以不予追究。
后来,王平腰斩,徐仁自杀,田千秋照样做他的丞相。
可以说,如果没有杜延年的宽仁,霍光得罪的人不在少数,正是因为有杜延年,霍光才未治罪田千秋,让田千秋得以寿终。
霍光治理国内的同时,对于国际上不听话的邻居,他也没有手软过。
但是,总的来讲,霍光不会主动挑起战争,只要人不犯我,他也不会犯人。
匈奴自然是边境上重点防范的邻居,不过因为情报工作做得好,匈奴的几次出击都被霍光提前得知消息,打了他们一个伏击。
如元凤三年(前78年),匈奴单于以张掖,酒泉汉军防守弱,意欲进城抢一抢。但是,消息提前被汉廷得知,霍光严令边境加强戒备,结果匈奴部队中了埋伏,几乎全军覆没,此后,匈奴再也不敢打张掖了。
匈奴不敢惹大汉,却盯上了同为大汉邻居的辽东乌桓。乌桓既是被匈奴祖先冒顿灭国的东胡后代,东胡在近百年的繁衍中,分裂成乌桓和鲜卑。
武帝大破匈奴后,将其迁徙在辽东,并设置乌桓校尉。武帝当时的想法是以乌桓为前哨,监视匈奴,此所谓以胡治胡。
后来,乌桓渐渐强大,已经不听大汉号令。匈奴因为乌桓挖了匈奴单于祖坟的事,匈奴单于暴怒,连昔日手下败将都敢来咬一口了,岂非太没面子。所以,匈奴兴兵两万,发兵攻乌桓。
霍光得知这一军情,有了一个绝妙的主意。
可以明击匈奴,暗打乌桓。
他就此事征求了将军赵充国的建议,赵充国认为不可,他认为匈奴打乌桓,坐收渔利的是我们,不需要出击。
霍光又问了另一个将军中郎将范明友,范明友认为可以出击。
这就够了,霍光要的就是这句话。
他拜范友明为度辽将军,领兵二万,出兵前霍光还告诫范明友,“打匈奴,先以声讨,若匈奴退兵,则即可攻乌桓。”
应该说,霍光的推断是正确的。当汉军到达边境,匈奴果然被汉军吓得退兵,范明友则按既定方略攻向乌桓,斩首六千,威震辽东。
当然,辽东一战拿到汉武时代,根本不值一提,但这一战却显示了霍光在对外策略上的立场,对待不老实的邻居,他也绝不手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