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公孙弘(3/4)
望着小吏离去的背影,公孙弘不禁嘿嘿地笑出声来,心里不时慨叹称妙!
刘彻不久召见了公孙弘,当公孙弘一出现在刘彻的面前,刘彻见老人仙风道骨,状貌奇伟,有名士之风,几句问答之下便再一次封公孙弘为博士。
公孙弘在长安留了下来,起初并无事可做,也无言可谏,后来在司马相如提出开拓西南夷之时,他被派去西南视察,公孙弘视察回来,力谏不需耗费国力经营西南蛮荒之地,然而刘彻没有采纳。
公孙弘屡谏不用,公孙弘干脆改变谏言风格,以后每次朝议都只提出观点,由刘彻定夺,即便不被采纳的谏言,他也不辩驳,更不会跟同僚在朝堂上争论。在刘彻看来,公孙弘是个忠厚之人。他的朝堂不能缺了汲黯这种直言不讳的臣子,也不能缺了公孙弘这样的忠厚人。
公孙弘成了老滑头,在揣摩刘彻心思的过程中获得了刘彻的赏识,两年之内,他升为左内史,成为刘彻的近臣。
公孙弘得到了好处,慢慢意会到做官的妙处,当刘彻的官对他来说很容易,只要把刘彻侍候高兴了,就能步步高升,平步青云。
公孙弘成了老滑头,乃至于经常与同僚们私下里约好了共同奏议,但是一到刘彻跟前,却把与同僚们的约定抛至于脑后,只以刘彻的喜好为准。
这让正直的大臣们十分恼火,汲黯就曾经就此事上奏刘彻,表示公孙弘为人欺诈,答应与我们共同提出建议,但经常一上朝堂就违背立场,不够忠诚。
刘彻为此专门找到了公孙弘,公孙弘却淡然地说道,“了解我的人认为我忠诚,不了解我的人认为我不忠诚!”
公孙弘的坦诚让刘彻对他很敬佩,这老头看起来对名利看得很淡,因此更加认定他是个忠厚之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