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马邑之谋分析篇(3/4)
“到底是什么,急煞我也?”韩安国急了。
“大家别急,韩大夫,请坐下,刘彻的选择其实很简单也极其聪明,我先喝口水!”
“快说,快说!”研讨会的所有与会者挥动板砖,齐声大喊,看这架势,他们要拍砖了,只有刘彻依然面无表情。
我心中不禁感慨,“舆论的压力大啊!“
“刘彻的选择其实很简单,概括起来两个字,那就是遏制!”
刘彻的身形微微一颤,而军臣的脸色却变得煞白。
遏制这个词语对于我们来说那是再熟悉不过,比如遏制这个价不过快增长,遏制那个价不过快增长,我们的耳朵早已听出了老茧,殊不知,我们的老祖宗也用过这种手段。
从刘彻一登基开始,不管国力如何,遏制匈奴发展成了他唯一的选择。为此,刘彻会一而再,再而三地把战火烧到匈奴的心脏地带,让匈奴邻居没有好日子过。这么说来,刘彻就像跟匈奴做对门生意的,你不让我好过,那我也不能让你好过。
到此为止,我们的第一个问题已经有了答案,马邑之谋实质上是遏制匈奴的开始,只不过刘彻选择了极端的方式,战争。
马邑之谋发端于偶然,却是刘氏祖辈思考数年的结晶。在先辈的肩膀上,刘彻具有了非凡的国际视野,在国际问题的处理上,他的手段也日趋多样化,这个以后我们会逐渐领略到。
他能力排众议,拍板出兵,证明他早已有所准备。等到三十万大军失败归来,当很多人都认为王恢有不死的可能,甚至皇太后都亲自来向刘彻求情,刘彻还是坚持处死王恢,显然也是早有准备的。
虽说王恢是发起人,但去边疆打酱油的又不止他一个人,像韩安国,李广之流的名将都一无所获,更何况他这个半吊子的将军。不过,刘彻实在需要有一个人来为他背这口黑锅,那么,王恢自然是不二人选。
“理解万岁!”王恢站起来高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