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小说 > 汉朝旧事 > 第54章 强悍的冒顿

第54章 强悍的冒顿(1/3)

目录

在张良的提示下,朝廷开始了全面的封侯工作,群臣的情绪一时平静了下来。

刘邦的股肱之臣中,有两个人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第一个人是留侯张良,他辞去官职,托病不出,默默地退出了权力漩涡。对于权力,张良是很释然的,他辅明主,位列侯的人生梦想都已经实现,对他来说,此生足矣。他谨记“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的古训,他开始深居简出,除了在一次保太子的战斗中再次露了一手后,他就像人间蒸发了一般,行踪成谜,只留下了得道成仙的传说。

与张良对权力的释然相比,淮阴侯韩信显然没有从压抑中醒悟过来,他被降封后,经常郁郁寡欢,托病不朝,耻于与大臣为伍。

在刘邦看来,韩信的行为无疑是在向自己,向朝廷抗议,他在挑战自己的权威。

对于这样的人,刘邦没有勇气再给他一次机会,他认可和欣赏韩信的能力,但他的内心还怀着一种恐惧,一种源自心底的恐惧。所以哪怕刘邦他自己战死沙场,哪怕韩信多么能征善战,哪怕未来战事会有多么频繁,弃用韩信已毫无悬念。

然而,韩信始终无法看透刘邦,始终无法放下对权力的眷恋。佛家有贪嗔痴三毒,更有求不得之苦,韩信完完全全地陷入了又毒又苦的困境中,如果那时候有佛门或者心理医生,能对他进行心理干预,韩信或许能走出困境,找到心灵的另一个支点。

只是如果而已。

当然,不管张良和韩信将来的命运如何,不管他们是否刻意低调,人们都不会忘记他们留下的人生轨迹,不会忘记他们为这个辉煌的帝国所做的一切。

他们是那个时代的骄傲,也是历史的骄傲。

在刘邦的心里,没有了大元帅更没有了大将军,韩信只不过是过去的一个符号而已,韩信没有了兵,就像是拔了牙的老虎,关进笼子里的鹰隼,对他已经不会构成任何威胁,所以,他对韩信的态度很明确:不理,不问,不用。

没有韩信,他相信自己照样可以统御千军万马。

刘邦摊开大汉王朝的地图,看着那万里河山,不禁感慨万千。

巍巍大汉,壮哉河山。巍巍大汉,美哉河山。

在良久的注视中,他突然发现韩王信的封地竟处于天下的中枢要地,而且与长安近在咫尺,也就是说,如果韩王信不听使唤,他便可以直接威胁皇城。

想到这里,刘邦的后背冷汗直冒,心想:颍川郡乃天下要地,得尽快把韩王信调走。

公元前206年,刘邦给韩王信下诏,令他北迁,定都晋阳。

韩王信接到诏书的那一刻,开始觉得有点费解,等联想到近日路边社关于刘邦有意打压诸侯的风言风语,韩王信心中一惊:这会不会暗藏着一种不祥的信号呢?

韩王信在疑虑之下,决意北迁,而且为了打消刘邦的疑虑,表明自己的忠心,韩王信把都城迁到更北边的马邑(山西朔州)。

韩王信认为,躲的远一点,或许能更安全一点。

刘邦是想过几天太平日子的,他的本意是要赶走韩王信,没想到韩王信不但听话,而且还跑到更远,并主动承担守边的任务,当然刘邦也明白,所谓的守边,只是骗人的鬼话而已。不管如何,刘邦的目的已经达到了,那就消停一阵子再说,说实话,他也十分厌倦整天没事搞事的生活!

俗话说,人生不如意十之bā • jiǔ!刘邦想放松,韩王信想安全,但偏偏惹事的主找上门来了!

匈奴人!

匈奴人来了!

他们带着一身的杀气踏入了阔别数十年的乐土。匈奴人的祖先告诉他们,南方的土地虽然不适合他们居住,但那里有着数不尽的奇珍异宝,有着数不尽的美丽女人。所以他们来到中原的目的不是为了征服,而是为了抢劫!

匈奴是北方古老的游牧部族,它的起源因为文字不足的关系至今未有定论。

然而,这个游牧民族却不得不提,因为它是大汉朝数百年国际外交史上最重要的一员,汉朝与匈奴的恩恩怨怨如细水长流般,道不尽,说不清。

十余年前,匈奴人迫于秦朝的威力,向北撤退。那时候,名将蒙恬震守的长城让匈奴不寒而栗。

然而,今时不同往日,长城内外都已然物是人非。

匈奴已经不是原来的匈奴。

它在经过数十年的铁血崛起之后,已经成了一个庞然大物。而这个庞然大物正呲牙咧嘴的把触角伸到它所知的任何一个地方。

十余年前,匈奴自身也陷入东胡,月氏等邻国的威胁中,无力进犯。

但是这一切,都在悄无声息的改变。

而这一切的改变,都跟一个人有关,这个人叫冒顿。

下面来看看冒顿同志的简历。

姓名:冒顿。

生卒年:生日不详,死的日子很精确,公元前174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美漫哥谭没有蝙蝠侠 火影:刚当海贼王,我重生成佐助 医仙之纵横无敌 村野小神医 以暴制暴,从暴君杀成千古一帝 出国后,我带回光刻机能一等功吗 我以道种铸永生 古仙传说 盘龙之亡灵主宰 末日进化:开局捡到一个美女丧尸
返回顶部